剁手党用图片图表分析“买买买” 学会理性消费不再冲动

来源:重庆晚报 发布:2021-08-30 10:55:19

蹲点抢购物券、定好闹钟下单、绞尽脑汁凑满减,在衣服的购买成功界面,她们无不长舒一口气。618购物节过了,接着就是818,不远处还有99大促,以及紧随其后的双11。

消费欲望滋生得浑然不觉,剁手党深陷其中。

作为曾经的一员,31岁的岑岑(化名)看着被200件衣服塞得满满当当的衣柜,做了个决定:她要用数据和理性分析来戒掉买衣服的瘾。

数据说话

用图片图表分析“买买买”

花费一天时间,岑岑完成了一篇包含一百张图片、六张数据分析图表、3000余字的分析文章。岑岑自诩购物狂,按她的话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衣矛盾,这篇小论文是对自己的购买行为及衣服进行的透彻分析。

“我有199件衣服,其中连衣裙32条,衬衫18件,T恤38件,裤子35条,半身裙9条,羊毛羊绒衫25件,大衣外套17件,羽绒外套7件。”这还是自驾游丢箱子,转送变卖处理后的量。在分析文章中,“数据党”岑岑统计后给出占据她两个衣柜的衣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各样式的衣服占比、服装购买年限分布等。

“当有了负面情绪时,利用商品给我视觉刺激对冲或利用购物的快感对冲;当大数据了解我的偏好后,连续不断地对我进行诱导消费。”待总结出自己的购物模式,岑岑这样写道:那时,衣物是否合穿、是否实用已经不再重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感官刺激和消费以后获得的快感。

“一年四季常使用的衣服为40件左右,添置新衣的前提,尽量是其中有保存不当或身材不再合适废弃的;尽量不要购买款式多余的设计款;不要因为新鲜感去购买衣物,买时思考它的材质、剪裁是否被需求……”为彻底戒掉“购衣瘾”,岑岑甚至在文章中制定出了她的“人衣和谐相处计划”。

分析写完后,岑岑第一时间把它分享在了社交平台上。“我想,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控制不住买衣服不是我一个人的烦恼。”岑岑希望自己的经验总结包括踩过的“雷”,能对其他爱“买买买”的人有一点启示。

引发热议

“小论文”带来的转变

相比其他剁手党买完后的懊悔和收效甚微的赌咒发誓“不再乱买”,岑岑这篇“小论文”条分缕析,看上去逻辑严密又颇为专业的分析长文热度十足,得到了近千人评论点赞。

记者注意到,评论中,网友们除了表达对无法控制爱买衣服习惯的感同身受,不少人纷纷表示:“好酷!像年度总结报告”“井井有条,乍一看以为你在写论文!”“太强了,楼主的理性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向你学习。”

岑岑坦言,不像网友揣测的那样,自己从事相关数据分析类职业。“我是摄影师,四川人,曾旅居重庆。写这个的初衷是自己在对衣柜‘断舍离’时顺带的整理。”把相同色系、相同材质的衣服进行拍摄并拼图,岑岑细致地总结出了颜色、材质对自己穿着频率的影响:纯羊毛羊绒的服装数量最少,38件,却是使用率最高,废弃率最低的;化纤类衣服达到了83件,但“压箱底”几率最高,“几乎每一件都是扎人的小仙女”。

“询问过身边同龄的女性朋友,很大一部分人对买衣服这件事都是‘迷恋并后悔着’。”岑岑过去也不例外,“不开心就买,买了不穿,就等着快递来,拆包裹的时候最开心;曾经买AA(注:美国服饰American Apparel)的毛衣和裤子,我买了6件样式一样颜色不同的;最疯狂的一次,碰见品牌衣服打折处理,我一次性买了一麻袋,几十件。”

买衣服的爱好从大学时期养成,岑岑庆幸自己爱存钱,至少,至今未让她“月光”过。然而,成家后,岑岑愈发意识到,衣服的实用度、材质、穿着率才应该是重点考量要素,激情购物并不可取。“我的衣服购买习惯需要改变,这篇分析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经回顾分析的“小论文”效果惊人,岑岑的变化可见。她说自己冲动购物少了很多,最实质性的转变就是,买东西不看品牌了,会注重材质做工和款式是否符合自己的身材。

同时,这篇“小论文”让不少女孩产生的共鸣也让岑岑很是感慨。她给记者透露,未来自己计划找一些自愿参与的朋友甚至网友,去给她们拍一组照片:一边是经常穿的衣服,一边是买了从来没穿的衣服。“想通过这种对比,让更多人去思考买买买究竟带来了什么,以及买衣服的真正意义。”

群像纵观

那些爱买衣服的年轻人

事实上,当下年轻女性对购衣的格外偏好正逐渐成为趋势,岑岑并非个例。

某著名电商购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购物节当天,全网销售额破2156亿元。其中,服装佩饰类挤进销售额TOP3,达到680亿元,女装销售额达到105.5亿元。

在服装市场上,由于女性天生爱美、爱时尚等特性,女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新一代年轻女性更愿意为颜值消费,95后、00后亦接棒90后、80后成为线上女装消费主力。

但对不少人来说,过度膨胀的衣服购买欲在带来短暂快乐的同时,无限的后悔和爆炸的衣柜也紧跟其后。网友“番茄鸡蛋”,90后,家住重庆江北。她这样形容自己的买衣服行为:“小时候物资不充裕,长大后想疯狂补偿自己。对衣服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病态的渴望。”“一闲下来就想逛电商平台,总忍不住去买,至今花在买衣服上的钱不敢细算。”

网友青叶则苦笑着调侃自己“精致穷”。“超级爱买衣服,基本上每天都买几百块来玩玩。”青叶说,小S那句“这件衣服写了我的名字”成为了她买衣服时的口头禅。“咬咬牙虽然买得起,但买时有多狂热,买完就有多空虚。哪怕自己不出门,也会在家里打扮,然后把新衣服穿一遍。”

岑岑的分析总结“小论文”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衣服的剁手症到底该如何戒?“断舍离”博主梁一心把自己的方法总结为“丢学”,即,买时给自己一个丢掉或者不穿的理由——不为时尚、冲动消费;需求是购买的唯一动力,打折和便宜不是。买前“灵魂四问”,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真心喜欢?是不是真的适合?是不是原价也会买?

过去每月3000元的生活费,要花一半甚至更多在衣服上,成功戒掉“购衣瘾”。重庆大学研二女生武思泽则分享了自己的小窍门。“第一,是想买的衣服先放进购物车,过段时间再来看自己是不是还想要;第二,不跟风去买;第三,买之前我会问自己,这件衣服我可以穿几次,什么时候穿。”

冲动购物这样克制

刨去“一家之言”的诀窍,冲动买衣甚至是非理性购物,究竟该如何解决?记者采访了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

陈志林介绍,非理性购物其实所买的仅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东西本身。其背后,是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缺失。但若非理性购物上升为购物成瘾,那便升级为心理问题。专业来讲,叫强迫性购物症。

其特征表现为一种行为冲动,瘾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1、对购买的消费行为的过分关注;2、行为具有不可控制性,消耗时间或产生了财政方面的危机(比如债务或者破产);3、额外的购买和消费行为不仅仅在轻躁或者狂躁期间发生。

陈志林建议,克服疯狂购物的行为要从思想根源上入手,通过思想矫正来干预,疏解其因迷恋购物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但矫正过程不能采用蛮横的、粗鲁的灌输方式。同时,这些自我调适的方法也较为可行:

1.克服一个坏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接受它。与朋友分享你对非理性买衣服的沉迷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你的朋友会留神提醒:亲,你又在抢购狂欢中疯狂了。

2.创造规则。制定每月支出的额度,花在购物的时间标准,会有效地控制过度购物。

3.设定“空窗期”。比如可以先控制自己一天内不买东西,然后将期限逐渐延长,到最后完全摆脱买买买停不下来的困境。

4.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注意力转移,抑制购物的冲动。(记者 周荞)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