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为何要安装这么多摄像头?AI厂商能否抢食到更多市场“蛋糕”?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2021-11-03 10:51:52

自2000年全球第一部拍照手机诞生,手机摄像头经历了一轮轮的迭代升级,厂商对手机拍照媲美相机质感的追求从未停止。

在今年的“金九银十”,苹果公司在推出新一代iPhone的同时,宣称iPhone13、13mini拥有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先进的双摄摄像头系统”,iPhone 13 Pro、Pro Max拥有该公司“最强大的三摄摄像头系统”。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小米、苹果、荣耀、vivo、魅族等手机厂商推出的新产品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配置了2~4颗摄像头。正是“多摄”成为智能手机标配,作为摄像头纽带的AI(人工智能)算法厂商,成为手机摄像头产业链条上的新兴力量,由此一场围绕AI拍照的“新战事”开启。

手机上为何要安装这么多摄像头?AI拍照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像的突破?多摄持续向前发展,AI厂商能否抢食到更多市场“蛋糕”?针对消费者及业界关注的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采访了来自AI算法厂商、手机厂商的相关人士以及第三方专家。

AI算法:多摄像头的协作纽带

在后置多个摄像头出现之前,智能手机的单个摄像头在硬件参数的比拼已逼“天花板”,随着短视频的快速流行,用户对手机拍摄的需求已不再拘泥于简单的高清图像,开始利用手机进行专业级别影像创作。但是有目共睹的是,手机设备尺寸小,且需要封装很多的硬件和系统。与此同时,手机上的摄像头大部分是定焦摄像头,要想实现像单反相机那样随时变焦功能,就需要多个摄像头去模拟变焦过程,因此手机多摄技术应运而生。

本报记者整理旷视科技、商汤科技、虹软科技等几家AI厂商的资料时注意到,手机摄像头是AI厂商探索商业化时瞄准的重要场景之一。其中,旷视科技自2016年开始研发多摄技术,经过5年的技术迭代和优化,其AI多摄算法已在多款畅销机型中落地应用。

旷视研究院研究员范浩强告诉本报记者,所谓AI拍摄,实际是将AI算法以及处理器算力加入到手机拍摄过程中,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结合。在传统情形下,用户使用手机拍摄时,主要依赖的是图像传感器和自身的摄影知识或经验,这时光、感、知系统的运作流程一般是硬件升级——算法辅助——优化后期处理。而当AI技术参与后,手机拍照的过程成为光感知系统软硬件一体化协同升级。

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容易对拍摄存在一些认知的偏差,比如并不是摄像头越多,拍照功能越强;同样,像素越高,不一定代表画质越好;还有副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并不一定不如主摄像头。“手机拍摄成像,需要整个系统的搭配和组合,即计算摄影。它能够从整个影像系统设计出发,配合智能手机的光学系统以及传感系统,借力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图像识别、融合、增强、分割等方式,优化拍摄能力、丰富拍摄功能、升级成像质量,带来指数级的效果提升。”范浩强指出,“在手机后置摄像头从双摄逐渐升级到三摄、四摄的过程中,AI算法已成为多摄像头联动不可或缺的纽带。”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智能手机自诞生以来,摄像头一直是手机厂商宣传的重要卖点。从硬件方面来说,它能够变化的速度,难以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在硬件方面的卖点受到限制。而从软件层面来说,存在可以升级的一个竞争亮点。尤其是短视频的大发展,剪辑、自动生成以及相关配套应用,这一卖点反而会比较高地被认可。

艾媒咨询在《中国人工智能手机白皮书》报告中提出了“AI重新定义光感知”的观点。AI+光感知系统主要分为软硬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屏幕、镜头组、芯片,软件主要是AI算法。目前在硬件领域,大屏、全面屏成为主流趋势,手机镜头数量趋饱和,组合优化和结构升级成为竞争焦点。而软件层面,AI算法丰富了机型种类,发展空间广阔,高画质成为计算摄影发展的焦点。

AI公司“分食”,手机厂商仍占主导

根据旷视科技9月30日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该公司在2018年、2019年、2020年来自移动终端类消费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营收分别为9184万元、1.16亿元、8709万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5198万元,在总营收中的贡献占比为7.76%。而据虹软科技10月29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为1.37亿元,同比下降19.80%,今年前三季度,该业务营收为4.17亿元,同比下降5.59%。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因华为中高端手机业务几清零,增速放缓,目前虹软科技在向车载业务战略转型,以提升营收。

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AI 技术与光感知系统相结合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典型应用包括计算摄影解决方案与设备解锁方案。产业链由整机厂商、算法公司、模组厂、摄像头芯片厂、摄像头马达厂、镜头厂等共同组成,手机厂商作为产业链下游,占据着相对主导的地位。算法公司在手机摄像头制作过程中,主要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紧密结合,负责单摄驱动与双摄算法植入、同步调试等环节。

从盈收模式来看,AI算法厂商与终端合作方先行签订框架协议,约定为特定型号智能设备提供计算摄像解决方案,之后另行订立授权协议,约定具体的收费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费和按相关型号季度出货量计算的授权费。

某头部手机厂商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计算影像是手机摄影的重要助力和有效补充。目前各家手机厂商在AI拍摄方面的投入有所区别,从投入力度来看从下到上明显划分为三个梯次。最简单的一种类型是“拿来主义”,直接向AI厂商或设备集成商买来算法软件、镜头稍做优化直接使用。往上一层,部分厂商不满足于全靠“拿来主义”,为塑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开始自研算法。再往上一层则是不仅满足于自研算法,还投入资源做图像信号处理器,即ISP芯片。目前这一领域里,已有小米、vivo、OPPO等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入局。就在10月16日,小米牵头产学研力量成立了智能图像处理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将AI-ISP芯片、机器视觉、新型影像作为三大攻关方向。

旭日数据董事长、深圳市摄像头协会秘书长孙燕飚指出,手机厂商将AI算法“变”成ISP芯片,实际就是将AI拍照“变”成标准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提升拍摄智能化、专业化程度的同时,降低手机的功耗。在计算影像领域,ISP芯片可以视为标准品,AI算法软件是迭代型的,从商业模式来看,ISP芯片明显比纯售卖AI算法要更为稳定,因为对于需求方来说,采购多少芯片是比较清晰的,可以按数量计算成本和结算。

不难看出,从手机拍摄功能吸纳AI技术参与的大趋势来看,AI技术公司在其中扮演的是手机厂商集成软件、或者专用芯片的前置算法供应商,充当产业链上的“分食者”,主导者仍然是手机厂商。对于AI算法厂商来说,智能手机摄像头的AI解决方案在整体营收中的贡献占比仍比较有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AI算法厂商向智能安防、智慧城市、供应链物联网、智能驾驶等其他更多的场景探索商业化,以拓展营收来源。(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