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为什么会是产业型互联网的抓手?

来源:环球网 发布:2021-10-28 13:27:29

2021年10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时强调,要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富国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李元博也曾公开表示,对科创属的严格要求,有利于为真正具备“硬科技”实力的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在此前7月份,上交所组织召开科创板上市公司座谈会时明确了四方面内容,其中第一项便是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守科创板定位,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上交所还表示,希望广大科创板上市公司倾力做好主营业务实现持续发展,继续重视研发投入,瞄准“硬科技”领域加大攻关力度。

“硬科技”正在成为政策推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日益成为资本眼中的宠儿。据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介绍,科创板推动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超三成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项目,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水;目前90%以上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的支持,投资规模1800亿元。

中国著名VC投资人姜皓天,曾任北极光创投合伙人、至临资本创始合伙人,是北极光 TMT 领域投资的主要合伙人,先后投资过美团、9号机器人、每日优鲜等优质项目,现在仍然持续关注TMT、产业科技应用、消费科技等领域的投资

作为创投行业的“老兵”, 姜皓天自1998年开始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历经投资、投行、创业多个角色,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时间;2021年,至临资本调研过数百个项目,以及其中有90%均属于科技类项目,比例较以前年度明显提升。他对于“硬科技”背后体现出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新趋势,有深入的洞察和独到的理解。

互联网经济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与记者深入交流“硬科技”的四个小时里,姜皓天不止一次提到,2018年到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而且在2021年这样的趋势已更加明显,就是互联网经济已经从台型的消费互联网时代,向产业型互联网时代转型。

“经常有投资人说,愿意投互联网类的项目,这类项目成长快,投资见效也快。但这一听大概就是在2006年之后开始做投资的这批人,会有这样直观的感受;这并不等同于,项目成长快、投资见效快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固有基因,而是所在的这个大行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恰好身处在这样的快速膨胀期。相反,如果回顾2006年之前的互联网行业,也曾经历过六七年的低速增长,对于身处其中的投资人的心理考验,也是非常巨大的。”曾参与过多个互联网项目早期投资的姜皓天,对此深有体会。

据他介绍,从大的时间框架来看,国内的互联网经济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但那时候的互联网普及度还不高,互联网经济尚处在萌芽期,相关商业体发展并不快,甚至还有很高的失败率;最典型的,8848就没能做起来,这不是说它的模式有问题,恰恰是它太过领先了、做得太早了,以当时国内的互联网普及度,尚无法支撑大型台的商业化应用。

从第三方权威数据来看,直到2005年左右,国内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达到了一定丰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当年6月公布了《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上网用户在6月底首次突破1亿大关;至此,互联网经济发展才真正步入快车道。

再往后,2013年被业内称为“中国4G元年”,几大通信运营商正式获得了4G牌照,标志了中国地区移动互联网正式迈入4G高速时代,这直接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将互联网的触达丰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1年2月3日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提到: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高于全球均水。至此,基于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带来的行业变革,基本触达到了一个天花板,这也导致线上新增流量的获取成本逐年提高,以及台型互联网增长速度的趋缓。

再往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或者说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姜皓天认为,未来应当是属于产业科技应用的新的大时代,“硬科技”正是开启产业科技时代的“钥匙”。

“在过去20年里,台型互联网经济依托于网络化丰度提升带来的增长空间,因为服务的对象都是人、都是C端,具有很高的可复制,通过模式创新触达到流量群体之后,不断复制原有服务体系、横向发展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增长。但是展望未来,趋势很明显,这条路恐怕将是越来越难走的,横向发展已经能够看到天花板,现在那几家互联网巨头也都在苦苦寻找新的流量增长点;这时候,互联网经济就应当往纵向发展的方向努力,不再是简单的复制扩大规模,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充分下沉,去深度改造一个或几个产业。”

“一个时代即将过去,同时将要开启一个新的更大的时代。以‘硬科技’为抓手的产业型互联网,能够给互联网经济划出第二增长曲线,找到新的成长方向和增长空间。”姜皓天这样总结到。

为什么要多关注科技项目?

“硬科技”为什么会是产业型互联网的抓手?姜皓天解释到,台型互联网的重点在于改造C端、方式以模式创新为主,而产业型互联网的重点在于改造B端、方式以技术引领产业链创新为主,也即当前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在从改造C端向改造B端渗透,从台型模式创新向技术引领产业链创新进化。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是一家致力于将先进的AI和AR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创始人和主要高管来自阿里和三星电子,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和深入的行业理解;CEO祝铭明长期深耕于系统开发,自行开发的猛犸系统被阿里收购后担任阿里M实验室负责人。

姜皓天在Rokid天使轮就参与了公司的投资,一直伴随着公司成长,为公司的业务、资源合作和融资穿针引线。“这家公司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等多个技术领域具备完整的自主研发能力,它所做的事情,就是在通过AR应用解决方案改造其下游的产业链。”姜皓天介绍到。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7月,Rokid已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 323 件,成功授权专利超过 190 件,涵盖核心技术与软硬件产品, 在AI和AR领域积累了基础专利;强大的专利技术使得该公司的AI、AR产品已经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

在AR硬件制造领域,Rokid已实现核心器件全国产化,为公共安防、防疫安全、工业安全生产与协作等多个领域提供了软硬一体的全栈解决方案,终端客户包含中国石油、国家电网、长江存储等头部工业巨头,更为浙江省公安厅、云南省边检等提供了现金的AI+AR解决方案。2021年,伴随着AR技术应用的全面落地以及业务的快速发展,Rokid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最新估计10亿美元,成为高新科技领域的又一独角兽企业。

姜皓天还总结到:“我们为什么要投硬科技?这不只是在相应国家政策引导方向,更基于硬科技的商业前景。用科技的力量去改造一个产业,提升一个产业的先进、实现相应产业升级,有机会创造出一个无比广阔的增长空间,至少到目前还看不到天花板在哪里。”

创投机构该怎样干?

当被问及到这一年里,有多少天是走在项目调研和投后管理的路上这一话题,姜皓天也不免感慨道:“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据他介绍,在早期还是基层投资经理的时候,去看项目的时间更多;现在作为一家投资机构的牵头人,更多时间会用来思考,去思考大的趋势和方向、去思考创新和应用场景,但即便如此,“过去这一年的365天里,我大概有一半的时间在出差中。”

“好的项目,一定是能够给一个产业链带来大幅提升的。”姜皓天举了一个他们团队曾投过的案例,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SENSORO)是一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城市级通信基站网络和感知服务网络,打通水、电、煤、气、火等基础设施数据,构建数字档案、关系图谱,实现全域感知和城市计算,将城市治理从传统的人工治理转向以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时代。

从聚焦城市级安全服务到如今以核心自研科技为基层政府提供全域数字化服务,SENSORO已实现业务转型与升级,通过将公司自研的从芯片、传感终端、通信网络到云台的端到端一体化技术能力,深入应用到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区域治理、社会民生等领域,实现数字化应用与民生体验的高效协同,持续赋能城乡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SENSORO相继与湖北宜昌点军区、湖北五峰签署 5 亿数字城市战略合同,面向相关区域提供城市级大规模人群行为分析、应急预警、智慧水务、基层医疗、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落地应用。截止目前,SENSORO数字化服务方案已落地全国25 个省份的 160 多个城市,涵盖学校、医院、政府机关、银行、景区、文物古建等多个场景;在全球范围内,SENSORO 客户遍及 65 个国家和地区,并持续助力柬埔寨、南非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城市发展。

“创投,给一家初创企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资金,甚至资金是最不重要的资源;除了资金之外,创投机构在企业战略再梳理、上下游客户推荐、人才的培养和引入、资本及资本运营等方面都拥有更多资源和经验,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方向上加速成长。”

回到SENSORO这个案例,至临资本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陈粲然,此前在北极光创投期间便主导了对SENSORO的投资,并帮助公司完成了后续的融资和高层人才引进,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姜皓天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很有名的段子: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人原地跑步,一个在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你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但其实他们都是坐电梯上来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投资人,真的不是看他一天看了多少个BP。投资人要做的,重点不是去看这个项目的运营模式,到底是在原地跑步,还是在做俯卧撑或用头撞墙,真正的重点是在找准那部能上十楼的电梯。”姜皓天还补充到:“硬科技在辅助产业升级、辅助产业型互联网经济的营造,就是我找到的这部‘电梯’。”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