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项目成为“源头活水”——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张建明

来源:大皖新闻 发布:2022-10-19 08:03:19

9月27日清晨,太阳渐起,云彩显出淡淡的红色,村落里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在合肥肥西县三河镇木兰社区木兰家园小区的外围,一块块菜地排列有序,路、沟配套到位,一垄垄菜苗绿油油的,张建明一边浇菜,一边跟旁边的村民谈论稻子收割的情况。

作为合肥市第一批选派到肥西县三河镇木兰社区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的他,现在已经融入了这里。

去年此时,合肥市选派4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村任职,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发挥余热。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二级高级警长张建明获知消息后,主动向单位报了名。

让好项目成为 “源头活水”

三河莲渔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当天大皖新闻记者采访的第一站。走进产业园,该园负责人王鹏正在晾晒刚刚采摘来的莲蓬。

“来啦,还剩最后一茬莲蓬了,接下来怎么干,还请您联系市里的专家来指导指导。”王鹏给我们打过招呼,就直接给张建明说起生产上的事。

“一般莲蓬只能结籽20粒上下,但通过我们选择引进适宜这里种植的太空籽莲,一朵莲蓬最多能结36粒,平均产量提高了30%到50%!”提起这些,张建明非常欣慰。

该产业园是木兰社区现代农业的代表性企业,拥有莲鱼共生基地、龙虾生态养殖基地、螃蟹生态养殖基地等。夏季的龙虾销售季节结束后,当下螃蟹销售正值高峰。“几千亩成规模的水面,鱼虾藕莲共生,水上水下立体产出,收益自然就上来了!”张建明信心满满地说道。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产业园发展受限。“产业园的建设成本、运作费用都不低,资金和技术决定着品质和效益。”资金不够,张建明就跑项目争资金,联系农商行与企业对接;技术不足,他就联系合肥市科技帮扶专家团,将社区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将产业园作为村里的重点帮扶资金衔接项目。经过几次“折腾”,产业园的效益蒸蒸日上,解决了附近1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还能给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固定分红18万元,实现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三赢”,这一下就坚定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产业发展信心。

“他每隔几天就来我们产业基地,和我们一起探讨利用区位优势,延伸荷花主题、打造观光产业链的事。”王鹏对张建明满是敬佩。

把“生态红线”变成“生态红利”

走出产业园,远处的大片稻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靠近田头,稻香阵阵,机器轰鸣,一根根稻穗在被割断稻秆后卷进脱粒仓,摇身一变,一颗颗饱满的稻粒涌入运粮车中。“一亩田按1500斤测算,这450多亩地能收获330多吨的稻谷,算是大丰收了!”张建明说。

为了增强社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木兰社区将450亩休耕地由集体种植。今天,收割机伴着喜悦的轰鸣声来到了稻田边,见证丰收的景象。

近年来,由于生态保护所需,木兰社区实施了退耕、退养等行动,如何帮助村民们找到产业发展新路,对于张建明这个“老公安”而言并不轻松。

今年春天,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张建明与社区两委统一思想,组织村民对沿湖休耕地进行复耕,按照“绿肥+有机稻” 方式种植。仅今年一年,就让村民通过田间劳作增收20多万元,集体纯收益也有50余万元。

“由于靠近巢湖,水利基础好,今年虽然有接连两个月的高温天气,我们只有旱情,却没有旱灾热灾,收成也基本没受影响。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张建明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持续致力于粮食优质高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端稳粮食饭碗。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在这“丰收的田野上”,张建明依然保持着斗志和激情,他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现有产业,不断提升村庄“造血”能力。

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外立面风格要再一致些,喷漆不能有色差。当然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再加快些,群众可是天天看着呢。”回村的路上,张建明一边指着正在修缮的墙面,一边对施工负责人说。

前年,合肥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木兰社区作为蓄洪区,部分房屋进水,房屋墙面受到了损坏。来到村里工作不久,张建明便积极争取水毁专项资金,对420户两层住宅楼进行修缮,目前工程已进入了收尾阶段。

“平时他就喜欢和我们拉家常,我们聊的事他都挂在心上,好多事他就给办成了!”几个聊天的群众如是说。

“只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成为农民的贴心人、农村治理的行家里手。”

驻村386天,张建明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绩单:

筹资12万元新建社区党建宣教广场;

协调10万元建设社区综治中心;

开通直达三河镇的公交车,解决村民盼望已久的大事;

对养老院进行装修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增设6张床位;

流转土地140亩,打造康养和民宿项目,盘活闲置资产……

一年多来,一项项民生工程在张建明的协调下有序推进。“到农村来任职,一定要知道组织上要我干什么,农村需要我做什么,心中装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张建明表示。

为乡村治理增添“警察”智慧

回到党群服务中心,村里的种粮大户丁大哥就迎了上来。“补偿金到位了,我赶紧来跟您打个招呼!”

前段时间,村里种粮大户丁大哥家的秧苗用无人机喷完农药后全枯了,其要求农药经销商、喷药的无人机公司赔偿,几方吵得不可开交。张建明及时联系合肥市的水稻专家,在稻田通过视频分析原因,找到办法,让秧苗恢复正常生长,最大限度减少了减产。随后又安排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会,把当事三方召集在一起,摆事实讲道理,将难题和纠纷解决。

借鉴“枫桥经验”,张建明在社区原有的“一约四会”基础上,对社区服务管理内容进行扩充、创新,开展“一网五会”治村工作法:以党建为引领,将现有综合治理网、文明创建网、社会救助网多网合一,构建社区治理“一张网”;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扩充为村民乡贤议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矛盾纠纷调解会、义警巡逻治安会、红领志愿服务会。

当地村民以前种惯了菜园,后来集中搬进小区居住后,总感觉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后,张建明开始收集民意,并召开村民乡贤议事会,提交会商议题,征求对全面实行每户分配一块菜地的意见。一周之内,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将小区周围不规整的集体沟塘坡洼地,推平整理成菜地,修建必要的路和水沟,按照每人10平方米分配给村民。“此举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吃菜种菜需求,还解决了村民随意垦殖种菜的问题。”木兰村民组组长、网格长靳仲本说,张建明给村民办实事、做好事,村民现在十分信任他、支持他。

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一网五会”的工作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59岁,到乡村一线再“战斗”

快到中午一点钟,张建明才忙完了上午的工作,来在社区食堂吃午饭。趁着吃饭的间隙,张建明谈起了自己来到木兰社区的初衷。

“出生农村、热爱农村,精力也很不错,在退休之前,我还是想到农村大地上发挥‘余热’。”把乡土当热土,从城里来到农田地头,直接参与乡村振兴,让他再次点燃了干事的激情。

在送张建明上任的路上,合肥市公安局领导同他聊了很久:“老张,你过去在领导岗位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急需人才,你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出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我们合肥市公安局是你坚强的后盾。”这给了张建明很大的鼓励。

张建明是山东枣庄人,17岁参军来到安徽, 2007年转业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从军、从警40多年,经过了多岗位锻炼,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这对他到村任职有很大帮助。

谈起家里人,张建明也感触很多。“老伴和孩子都很支持我的工作,虽然回家一趟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忙起来经常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老伴退休后就经常过来看我,照顾我饮食起居的同时,顺带‘检阅’一下我的工作成果。”张建明表示,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更加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农村一线工作中。

我们的采访即将结束,张建明的脚步却还没有停下。要去县里再打听打听给村里装电梯的事情进展、村里有户人家老人去世了要作为代表去慰问、社区康养中心装修进展还得继续盯着...... (记者 赵琳 汪佳影)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