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带小”模式推动企业合作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迎来春天

来源:江苏商报 发布:2021-09-26 11:03:58

龙头企业以供应链、产业链、场景链、资金链为纽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基于市场化的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实现大小融通发展,正在成为产业大趋势

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11家企业2022年度计划向中小企业采购产品和服务总额共计8263亿元。”在9月中旬举办的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宣布了这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采购大单。

助力中小企业按下创新发展快进键,靠的不仅仅是“多采购”。本次峰会上还提出,基于市场化、产业链、创新型手段,龙头企业在生态、合作伙伴中加入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优化运营能力,新型实体企业为传统企业转型赋能,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成为扶持特色。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一批龙头企业开始了行动,它们以供应链、产业链、场景链、资金链为纽带,以“大带小”模式推动企业合作,尝试蹚出一条创新协同、产能共享、生态互通的融合发展路。

小米

“三条链”帮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今天的世界500强,也是当年的中小企业。2010年4月6日,雷军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就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悄然开张。

到2021年9月,它已经是港交所最耀眼的上市公司之一,仅第二季度营收就达到877.9亿元,出货量晋升到全球第二,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研发人员合计11062人。

在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小米方面宣布此次向中小企业发布的采购额总计1539亿元。对此,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表示,“小米最早创业时,最大痛点是没有人加工,如今对于中小企业,除资金以外,我们会提供供应链支持,帮助他们在原材料和技术引进拿到好的价钱。我们用自己供应链定义产品,然后教给他们,帮助他们迅速从初创期跨越到成熟期。”

小米的“大带小”可以归纳为三条链。第一条是供应链。也是小米初期所谓的“生态链企业”,2014年天津金米成立,开始围绕手机周边进行投资,被投资企业为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设备和出行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渠道销售。这个时候的小米主要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构建生态圈。

根据小米2018年财报显示,IoT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438亿元,占总收入的25%,而且连续三年以来,该项数据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小米手机业务;2019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为621亿元,同比增加41.7%;2020年,IoT及生活消费产品部分的收入为人民674亿元,同比增幅为8.6%。小米生态链企业所发布的产品,小米公司称之为小米生态链产品,并将这些产品合并成立了米家品牌。

第二条是产业链。随后,小米不局限于生态链产品企业的投资,开始将目光放到供应链上下游的横向产业中。如半导体,除了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己造芯外,小米还投资了乐鑫科技等优秀的芯片企业,并于2017年成立长江产业基金,专项投资芯片研发企业,紧随国产化趋势。

第三条是场景链。从2021年宣布造车后,小米在个人物联网、家庭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这四大物联网场景的布局初步成型。

小米“链”逐渐升级,其生态企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据了解,过去十一年,小米一方面在采购环境方面,积极采购中小企业优质产品,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使用,帮助中小企业产品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在生态布局的领域,从2014年开始孵化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国内优秀科技创业者倾囊相授,把小米经验和小米模式告诉这些创业者,把小米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要求,传递给这些生态链企业,帮助他们快速过渡创业初期进入发展快车道。

截至2020年底,小米生态链上市公司有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九号机器人,其中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的上市场所分别是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石头科技、九号机器人的上市场所为我国的科创板。

京东 构建产业生态圈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

作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根植于实体经济,成长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始终是京东关注和服务的重点群体。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企业业务事业部总裁李靖表示,中小企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自身价值链、聚焦主业增强竞争力,也需要更多新型实体企业来“助攻”。

在中小企业群体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为了给这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京东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出了一套“强链补链”的组合拳。

在供应链合作方面,京东通过开放共享,协助专精特新企业与自身供应链产生深度协同,帮助企业构建高质量的客户服务能力,达到对专精特新企业“补链”的效果。

在产业生态圈打造方面,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深耕行业的特,京东将其纳入到京东企业业务服务商体系,拓展其服务大型企业的空间。通过不断提供专业应用场景,强化、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自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从而达到“强链”的效果。

在创新协同方面,京东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标杆模式,在北京、广东等专精特新企业高浓度城市承办企业创新服务专项赛,向参赛企业项目分享自身技术见解,并对获奖企业进行资源倾斜,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

比如,上海挚达科技是一家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家庭智能充电设备的中小企业,今年7月份刚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19年以前,挚达科技的经营模式以服务车企为主,但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的爆炸式增长,挚达科技决定转型服务终端消费者,积极拓展增量市场。借助京东的发展生态圈,挚达科技快速找到了撬动销量暴增的密码。今年8月,挚达科技在京东实现营业额环比增长10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东企业购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占比接70%,在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累计服务超3200家。

除了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京东企业购还根据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城市为单位,联合各地政府机构、商协会、SaaS服务商、品牌厂商打造“一城一策”城市专项服务。2020年12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京东发布全国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满天星计划”,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降成本、拓销路、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打造长效服务模式,在“输血”基础上实现企业的自我“造血”。

截至目前,以“满天星计划”为主的城市专项服务已覆盖全国27个中小企业高浓度城市。比如在广东省,京东运用新型营销方式启动中小企业专场直播,在广东7个地市开展了百场粤商直播秀,目前已为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直播带货的线上阵地,为当地中小企业快速向直播特色化电商转型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行“创业者港湾”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在“大带小”队伍中,也出现了银行的身影。

从2018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就通过数字普惠模式,开始扶持助力小微企业。至2021年8月,贷款余额达到了1.82万亿,整个普惠的市场融资是17.8万亿,达到了10%,服务的客户数接200万户,接市场客户数总量的7%。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建设银行还建设了一个生态孵化台“创业者港湾”,扶持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创业者港湾”秉承新金融科技、普惠、共享的服务理念,联合政府部门、创投公司、核心企业、科研院校、孵化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为创业创新企业打造“金融+孵化+产业+辅导”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台。

据介绍,建设银行“创业者港湾”于2019年初试点,之后逐步推广至多家分行,已形成旗舰店为主,联盟店、服务点辅之的多种特色化服务模式。针对初创期及成长期企业缺资源、缺管理、缺经验的痛点,“创业者港湾”提供包括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辅导培训、产业对接等一系列服务,并配备专门人员、协调各项政策资源,使创业者体验到成熟、高效、完善的全方位指导与服务。

此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建设银行“创业者港湾”在全国建立孵化空间167家,合作创投机构185家,服务企业6840家,其中60家企业成功上市,已为1607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31亿元。

分析 大中小融通发展带来价值共创

截至7月底,全国4600多万户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优化稳定供应链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单立坡主任说。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高自身价值链,聚焦主业,增强竞争力,也需要大企业助力,共同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有观点认为,大企业和小企业打破围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价值共创过程。大与小,新型与传统,并不是对立的两面,两者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互相赋能、共赢共创。

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时代召唤之下,大企业带着其核心竞争力,融合生态,在整个的生态系统当中提供最佳的创新和技术,不断升级智能制造。同时无论是产业上游还是下游的合作伙伴,无论是跨行业的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能通过距离的接触了解龙头公司的运营、供应链的构建、组织、文化、人才培养系统。

相信随着大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让大中小企业良互动、协同发展,中小企业的春天,将很快到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