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四五”规划发布 预计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4000亿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2021-09-23 14:48:54

9月22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打造高水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总定位,建设引领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世界级的贸易链接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

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4000亿

到202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地作用更加凸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水稳步提升、粤港澳协同发展水显著提升。进出口总额达4000亿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00万标箱;全口径税收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00亿美元左右,实际使用港澳资金额350亿美元左右。

展望203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全面形成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高效统筹、规则制度机制与国际高标准有效衔接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三个片区各有侧重,错位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区域功能将各有侧重、错位发展。

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重点工程及投资项目,在航运贸易枢纽能级提升、粤港澳深度合作、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等6个方面梳理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程,并对41个重点投资项目的内容及规模进行了阐述,强化实施支撑。

战略定位

围绕打造高水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设:

引领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世界级的贸易链接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

功能定位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

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国际贸易枢纽功能,深化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国际人才特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打造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对外开放门户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联动香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台,建设高水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澳两地规则衔接,构建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营商环境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权力度,推动将省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至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提升企业办事透明度和便利度。

创新投资管理制度。探索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电信、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率先放宽准入限制。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便利企业设立、经营、注销、破产全周期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推动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公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合作。

人才政策

实施便利的人才出入境政策。加快推动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在区内工作、投资和创业的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争取开展技术移民试点,探索建立涵盖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外籍技术人才积分、外籍创业人才积分等多种渠道的技术移民体系。

支持外籍人才就业创业。提高外国人才签证含金量,给予持证人免办工作许可权益。进一步完善外籍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台功能,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体化服务保障。

深化与港澳在人才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全球人才招聘制度,支持南沙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发展目标

到2025年

●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与高水开放、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关、汇、税、融”制度体系

●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

●成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岸离岸两种业务、投资贸易金融物流等集聚融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形成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联通的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区

●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大湾区高品质消费新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和我国金融开放创新试验示范窗口

●打造高水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