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新区企业海油发展自主研发的“海上高含水油田单井经济效益评价模型”成功实施,截至3月22日,今年该油田根据经济评价模型实施产液结构优化调整150井次,实现净增油1.1万吨。
这一经济评价模型由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油藏机采一体化项目组联合新区企业有限天津分公司生产部门共同研发,2022年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该智能模型针对海上“高含水、高产液、高能耗”的“三高”油田,在行业现有单井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盈亏平衡”理论,综合考虑成本、税金、油井产量、能耗等全要素,通过计算机对单井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深度评价,提出最经济的增产措施方案,指导油田科学开展增储上产工作,有效破解海上高含水油田挖潜难题。
该模型放弃过去传统的按油井含水排序,改进为按经济效益排序,从利润角度出发,更加精细地指导油田产液挖潜,使油田低产低效井治理更加智能科学,更加有的放矢。
由于经济评价模型能够基于最新生产数据对“一井一策”的产液结构调整方案做出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判断,因此被称为自研“ChatGPT”。
利用该模型,2022年海上某油田全年实施“一井一策”产液结构优化调整419井次,净增油3.2万吨;指导实施低产低效井增产措施22井次,增产措施有效率达100%;对低经济效益油井利用老井槽提前打调整井,全年高效实施新井34井次,比年初计划新增7井次,新井平均提前投产一个月,超计划增产原油2.7万吨。(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