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双塔博物馆:郝庄两座塔 就把天来穿

来源:山西晚报 发布:2022-01-28 15:19:52

“郝庄两座塔,就把天来穿”,明末时期,李自成途经双塔,由衷感慨……这样的描述,具象地阐述了太原市标志建筑双塔的形象,也由此可以想象,人站在双塔下的那种渺小之感。今天,“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的主角就是太原市双塔博物馆。

太原市双塔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占地面积8万余方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晋穆王朱敏淳又邀请当时的五台山显通寺住持妙峰法师再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建有两座巍峨对峙的古塔,被世人俗称为“双塔寺”,其本名“永祚寺”却鲜为人知。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古八景之一,被誉为“晋阳奇观”。上世纪80年代,太原市人民政府把“双塔”确定为太原的城市标志。

很多外地人来到太原,都会慕名去太原市双塔博物馆参观。初见永祚寺,隐于闹市之中,不知其规模,但走进寺内,才知道这里暗藏乾坤,众多明代古建筑以及现存于世的明代牡丹,和留存至今的古代名人碑拓,让人尽览古人留存的文化遗产。

漫步在太原市双塔博物馆内,到底能欣赏到哪些美景?又有哪些历史遗存值得后人去欣赏、品鉴呢?

永祚寺的山门修建于1980年,门额正中题字“永祚寺”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三进院落,各有千秋,承载了不同的历史。

第一进院落,叫“如意门”,始建于清代,门额上有当时阳曲县知府戴梦熊所题“祗园胜境”四个字。“祗园”全称为“祗树给孤独园”或“胜利给孤独园”,是印度佛教的圣地之一。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过,说法、传经二十五年,也称为“祗园精舍”,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并称为印度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

第二进院落——牡丹园。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花种,被世人称之为“国花”,属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矮丛灌木,生长缓慢,适宜栽种在地势高、空气燥、排水好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永祚寺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永祚寺内的牡丹占地面积为30余亩,有4000余株、80多个品种,每逢春夏之交,古刹双塔寺内,古枝挺拔,竞放新花,整个梵寺绮丽绚烂,姹紫嫣红,清香飘溢。

寺院的第三道门,为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所建,门额题有“永祚禅林”四个字。两边悬挂的楹联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张颔所书:“风藻无穹帖爱宝贤花爱紫因缘有会寺求永祚塔求双”。其含义是赞美寺院的建筑、宝帖及明代牡丹紫霞仙,有缘人聚到一起,祈求永远的福气安。

如今,太原市双塔博物馆除了负责永祚寺的日常管理工作外,其分馆普光寺和圆通寺的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时光飞逝,双塔经住了岁月的考验,屹立在城市之中,眺望着一切,也给在这所城市生活中的人,增添了一抹浓情和寄托。如果您远道而来到太原,那么太原市双塔博物馆,一定别错过!

馆长推荐

曾经,梁思成林徽因来山西考察之际路过太原,梁思成感慨道:“两塔并存的景观如此之高神州仅见。”诚然,在太原市双塔博物馆内,凌霄双塔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文物精品,着实罕见。接下来,就由该馆馆长葛海江为我们一一介绍。

镇馆之宝

凌霄双塔

凌霄双塔,是现存全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善、塔身最高的一组,堪称我国的“双塔之最”。

双塔,其中一座位于塔院东南方,创建在先,取名为“文峰塔”,是以傅霖(傅山的祖父)为首的缙绅、学士为补辅太原“文运”不足而建造的风水塔。时隔九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应晋穆王朱敏淳之邀,当时的护国禅师、五台山显通寺住持妙峰法师经过四年的经营擘划,在塔院西北方建造了“宣文塔”,形成了今天双峰并峙、楼阁巍然的壮观景象。

两塔形如一对孪生姐妹,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文峰塔是一座风水塔,高54.76米,塔身轮廓没有明显收分,塔刹为石制“葫芦顶”。宣文塔,高54.78米,塔身有明显的收分,塔刹为铜铁制“宝瓶式顶”。在塔的第一层斗拱与斗拱之间,还嵌刻有“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美观而匀称,既表明了塔的属为佛塔,也巧妙地填补了斗拱与斗拱间板的空间,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宝贤堂集古法帖》

《宝贤堂集古法帖》俗称“大宝贤堂法帖”,是由明代晋藩王世子朱奇源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始刻,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完成,历时七年,共12卷,荟萃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十余个朝代128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翰,真、草、隶、篆俱全,可谓历代书法全壁、书林之瑰宝,是迄今为止全国保留原始最为完整的一部大型藩府刻帖。

葛海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太原市双塔博物馆专门设有“宝贤堂”展厅,展示的就是法帖原石和拓本。中国古代刻帖活动自唐朝开始,经宋代帝王的推动而大盛,刻帖成为当时学与传播书法的重要手段。明代,藩王成为刻帖主体,刻帖又一次盛隆。此帖不仅集前代各帖内容的不足,更代表着明代刻帖的最高水

太原市双塔博物馆,现收藏和保护有价值的碑刻共计260余通。其中,有明代石刻珍品《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通,有清代著名《古宝贤堂法帖》36通。另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醉笔石刻《念奴娇·赤壁怀古》,清代著名书法家、曾是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阁老的祁隽藻的《子史粹言》石刻四通,以及明代万历年曾任山西提刑按察使的吕坤的《晋溪隐居家训碑》一通。2010年5月,山西著名的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将其1997年所撰的《永祚寺四百周年记》书丹刻石也置于此,成为永祚寺又一块文笔俱佳的书法大作。

无梁殿建筑

永祚寺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部由砖仿木无梁建筑组成的寺院,“形似于木,而工精于木”的高超技艺,使其成为明代无梁殿阁中的典范,为研究明代无梁殿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

所谓“无梁殿”,顾名思义就是整个殿宇不用一根木质的梁、檩、椽、柱,而是用砖石砍磨砌筑的穹隆建筑。这种穹隆建筑,早在千百年前就用在陵墓和砖塔建筑上,但直到十四五世纪即明王朝时期,宫殿和寺宇才出现了这样的建筑形式。

太原市双塔博物馆内,最具代表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这是永祚寺中现存最大的殿宇,面阔五间,长19.35米,进深11.3米,外观全为砖仿木结构而制,用砖雕出斗拱、椽飞等。为弥补砖仿木结构所造成的柱高、檐短、出跳尺度较小而使墙面显得呆板的缺陷,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在檐柱的上端,再雕刻磨砌出垂莲柱、角替、枋头、华板等装饰构件,并在上面精心雕刻出卷草纹,置于阑枋之下,使整个大殿“雄宏中见富丽,粗犷中含精细”。

沿大雄殿东侧方丈门前的台阶折转而上,可达三圣阁。这是一座单檐歇山式无梁高阁,砖制的檐牙高喙、殿角翘檐,好似大鹏展翅,昂首欲飞,有“无梁飞阁”之美称。尤其是正中顶部结构复杂,以砖雕斗拱组成的藻井,结构尤为巧妙,斗拱出跳,层层叠涩而上,筑成下大上小的穹窿顶,如同一眼绚丽的井架,称为“藻井”。它的整体处理突出地表现了砖质斗拱的艺术美,显示了明代中叶我国砖结构建筑的技术水,是我国古建筑无梁式殿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紫霞仙”牡丹

在第三院落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根植于寺院主殿大雄宝殿前的花池内的明代牡丹“紫霞仙”。“紫霞仙”原产于我国西北部,明代中叶徙植于太原,是太原现存最古老的“寺院牡丹”,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唯一的明代牡丹。

太原市双塔博物馆内,“紫霞仙”共有七株。这种牡丹花种植年代久远,品种较为稀少,花型为单瓣型,即使在盛开时花瓣也比较少,是著名的牡丹品种。“紫霞仙”为早开晚收的牡丹花种,花期较长,花叶深绿,初开之时花瓣为肉红色,盛开之际呈淡紫色,临晚期为正紫色。每逢4月中下旬,一年一度的晋阳文化盛会——太原双塔牡丹文化节如约而至,“紫霞仙”尽情绽放,无疑是太原城内的百草群芳之首。(记者 吕国俊 孙轶琼 南丽江 通讯员 杨敬)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