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升级 产品“加量不加价”!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2021-12-03 14:25:18

在全国各地,“惠民保”正成为保险业的现象级产品,掀起一阵阵投保热潮。期,多地相继发布新版“惠民保”,迭代升级后的产品“加量不加价”,不仅扩展了投保范围、扩大了保障责任,还降低了免赔额,在“惠民”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

人们为产品迭代升级叫好的同时,关于“惠民保”如何既惠民又可持续的议论不断。个别产品并未正常运营导致停售的情况,也在提醒着保险公司应重视风险管控,让“惠民保”项目持续运营。

保障责任不断升级成亮点

从2015年6月1日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成为我国第一款“惠民保”产品之后,年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保险机构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在各地迅速发展,多地称之为“惠民保”。

日,多地陆续发布新版“惠民保”产品并启动新一轮参保,保障内容普遍较去年有所升级,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仅仅在11月,广东韶关“市民保”、广州“穗岁康”、河北“冀惠保”等陆续发布,保障竞相升级。记者梳理发现,对比去年条款,新版产品对主要责任、保费定价、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

以广东韶关“市民保”为例,与往年相比,新版特定高额药品由24种扩至36种;对连续参保群体,报销比例由80%升至85%;对既往症患者限制减少。“穗岁康”则对免赔额、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一定调整,还新增精神分裂症患者、见义勇为人员两项特殊群体优待政策。

对百万医疗险形成冲击

为什么“惠民保”产品在今年加量却不加价?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从各地“惠民保”产品披露的数据来看,多数产品总体经营状况稳健,在定价和服务上更加科学,可以更好地让利于民,在赔付金额、特定高额药品赔付金额、结案周期等方面不断提升。

几家欢喜几家忧。“惠民保”抢占其他健康险市场尤其是百万医疗险的“蛋糕”一直是业内关注焦点。中再寿险日发布的《2020-2021年度健康险产品研究报告》称,在“惠民保”产品大范围面市后,百万医疗推行的“高保额+高免赔额”概念受到进一步冲击,同时“惠民保”在保费、带病体可及等方面对百万医疗又形成冲击之势。

“‘惠民保’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百万医疗保险会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也要看到在“惠民保”的宣导之下,百万医疗保险在中高收入群体的参保率也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多家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同样提示,“惠民保”代替不了百万医疗险,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配置更全面的保险产品。

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

据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此前公开表示,整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还处于启动阶段,还未经历完整的保险期间,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出现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惠民保”产品在向公众宣传时并没有详细提及“年龄梯度”“免赔额度”“公司名称”等,有销售误导之嫌,也有的产品例如湖南益阳“益惠保”由于预判偏差导致停售。银保监会曾发文规范“惠民保”业务,并对盲目抢占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采取坚决的监管措施。

“目前行业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未能正确理解‘惠民保’的保障模式。”宋占军坦言,“惠民保”是一种出险率(赔付人数/参保率)极低的险种,正因为较高的免赔额才得以使保费较低,通过高免赔额降低件均保费,实现对极重大医疗费用的保障,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对其保障模式尤其是免赔额的宣讲。

他提醒,保险公司还应该关注随着保障年度的增加造成赔付比例过高的问题。他建议保险公司加强“惠民保”信息公开,及时披露出险率、赔付率、管理成本率等经营数据,同时加强与基本医保的信息系统衔接,实现“惠民保”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一站式结算。(记者:潘福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