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改整体性协同性 “三医联动”效果不断提升

来源:淮海晚报 发布:2021-10-20 17:32:17

公立医院改革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6个县区综合医改工作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简报推介;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中期评估成绩位居全国第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获国家医保局肯定并被全国学借鉴……

深化综合医改,护航全民健康。“十三五”以来,淮安市深入实施健康淮安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可及持续改善。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统筹抓好深化综合医改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进展、标志成果,群众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

改革与发展并行 综合保障措施有效落实

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医改工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健康淮安2030”规划纲要》《关于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把医改放在健康淮安建设大局中谋划,建立政府医改投入机制,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争取中央抗疫特别国债资金9.81亿元。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优化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有效发挥激励和约束功能。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招聘难、留用难”问题得到缓解。对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项目清单,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成覆盖机场、车站、医疗卫生机构、商场超市等场所的监测网络。

强化医改整体协同 “三医联动”效果不断提升

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市三级、二级医院分别达到11所、33所。在全省率先完成涉农人口50万以上地区建立1所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目标。建成58个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85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255个省示范村卫生室。3个县(区)创成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由11个增加到41个、总数位列全省第六。

医疗保障水不断提高。推进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病种分值付费省级试点工作牵头示范市”工作,形成2501个病种分值;16个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收治的住院病种实行统一系数结算。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9.88%和72.98%。

药品供应保障有力有序。健全短缺药品保障机制,落实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早监测预警、早储备库存、早应急调度、早沟通协调的“四早”举措。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对临床必需且不可替代、存在较大短缺风险的药品进行定量储备。建立阳光采购工作机制,强化带量采购刚约束,实时监管医疗机构耗材使用情况。巩固“省联盟”“跨区域联盟”带量采购成果,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加强上下联通 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

医联体建设扎实推进。市级4大医疗集团、县域13个医联体有效运作,建成44个专科联盟,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医联体。涟水县、淮安区获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量占比达64.93%,位居全省第4,县域就诊率达92.58%,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71.0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优化。将“首诊式”签约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诊疗服务的必经流程,以县区为单位实现签约全覆盖。全市二、三级医院专家定期走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组建家庭医生团队936个,建设家庭医生工作站228个、家庭医生工作室500个,建档立卡户等特殊人群“应签尽签”。

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三级综合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建立13个远程协作网,城市三级医院与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远程协作。(记者 李蓉傅根生)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