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南湖”刷了屏?一条八零年代的特色街巷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2021-11-16 14:42:55

,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南湖”刷了屏?开街仅10多天,“南湖记忆”已经成为抖音、微博等社交台的热搜关键词,也成了南京当下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南湖记忆”爆红的背后是围绕精细化建设管理行动指南,打造特色街巷,彰显了城市的火气与国际范。

独家记忆

这里是八零年代的特色街巷

作为南京规划的第一个现代化小区,1985年竣工的“南湖新村”成为当时省内规模最大的居住社区。同时,南湖地区也承载着知青返城的集体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八零年代的时光,便是属于南湖的“独家记忆”。

建设方建邺区城建集团负责人介绍,项目通过老商品、老物件、老影像,复刻80年代生活场景,并融入新理念、新手法、新元素,以新老碰撞的创意设计,营造摩登复古风潮,留住城市记忆,唤活集体回忆。

南湖东路与文体路交界处是曾经的南湖邮局,如今,这里设计了一座巨型邮筒,上部嵌入电子屏,实时显示南湖新村建设至今的具体天数;下部设计成“沙漏”,每小时循环一次。通过两个维度的时间表现方式,见证南湖的时代变迁。

“妈妈小时候,买东西就是到这种小卖部,里面卖的这些保暖瓶、搪瓷茶缸、回力鞋真的和那时候一模一样!”一排绿色的框架式玻璃房前,80后妈妈指着“二号路小卖部”的展窗,跟孩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夏天的时候能吃上一根‘联盟牌’冰棒,可得回味个大半天。”

在隔壁的“起居室”里,熊猫缝纫机、大桥牌自行车、手表、录音机等老物件,也勾起了老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我们结婚那会儿,这‘三转一响’是必需品,当年骑着自行车、扛着双卡录音机去跳迪斯科,也是个时髦青年呢。”年60的居民俞师傅望着橱窗里熟悉的场景,满眼都是自己20多岁时的身影。

“还记不记得这个美心饼干?桶上面有个漂亮的新娘图案,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经常吵着要买,”在数百个老式饼干桶拼成的特色主题墙前,郑阿姨老两口惊喜地发现,“隔了30多年,还能看到以前这些东西,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特别亲切!”

育英村东南角的一块空地上,黑板报、跳格子、乒乓球台、时代口号,共同构建出一个生动的80年代社区公共活动场景:水泥乒乓球台前,聚满放学的少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如今依旧萦绕在耳边。

考虑到周边居民休闲需求,“南湖记忆”利用慢行空间打造时代影音展墙,超大卡带录音机演绎经典歌曲,巨型老电视循环播放《少林寺》《庐山恋》《牧马人》等80年代热门影视作品,为居民打造茶余饭后的邻里社交空间。

变“young”的南湖

老城火迎来蜕变新生

南湖东路改造,涉及30多家沿街商铺的门头店招更新,项目在保留现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设施嵌入、文化代入,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手法,最大程度保留这里独特的民气质。

“我们专门制定了立面材料设计导则,只用红砖、钢板、水泥三种材料,原则上不过多干预原有建筑,”设计单位门派文旅负责人介绍,他们用3个多月时间做南湖历史文化的功课,并与店家们交流创意想法,超过一半的商户积极参与了前期设计。

饭点时间,南湖老字号——杨记面馆里坐满了新老食客。“改造前和设计单位交流过自己的装修想法,完工后的效果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简约大方的感觉,很满意!”老板杨连和说,“从当年的推车做馄饨,到如今的门店经营,南湖的环境越变越好,但南湖味道一直没变。”

街角另一头,同样有着30多年历史的胖子砂锅也在这次改造中换上了新装,红色马赛克砖、镂空挡墙,透出浓浓的年代感。为规范食客户外用餐秩序,挡墙一侧还增设了一排景观长凳,时可供居民休憩,饭点时可以就坐用餐,让颜值和功能同步提升。

“最早的时候面条几毛钱一碗,几十年吃下来,吃出了感情,南湖真的是一个让人来了就舍不得走的地方。”这是老一代南湖人的心声。变“young”的南湖,正在通过不变的味道,渗入每一个来过南湖的人心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宁建轩)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