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池不丰富 青少年模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2021-09-08 10:14:15
2019年,“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两年过去,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池不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种种弊病让其在多个平台几乎形同虚设。

这样的情况,将在上海18个网络平台率先改变。记者从市网信办获悉,本市将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阅文集团、Soul、么么直播等18家受青少年欢迎的网络平台,试点推出《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预计一个月后,这份指南的正式版将和公众见面。

青少年吐槽

内容“低幼”破解容易

在昨天举行的相关座谈会上,上海市新元学校教师韩婧坦言,她曾经做过小范围调研,发现不仅青少年,连家长都对当前的“青少年模式”颇多吐槽。点击一些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只能看到“小猪佩奇”“宝宝巴士”等低龄儿童钟爱的卡通片,对于十几岁少年来说,明显没有吸引力;此外,各种破解攻略也比比皆是,即便没有攻略,“找回密码”功能一步步操作起来也毫无难度。

市网信办介绍,针对这些问题,《设置指南》将推出20条规定,对企业的要求包括主动落实主体责任、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建立身份真实性审核机制、启动和退出青少年模式、建立专属内容池、强化弹窗和广告管理、明确支付规范、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健全举报机制、加强儿童信息保护等。

《设置指南》要求企业在做好信息内容安全导向管理的同时,不断丰富青少年专属内容池,以教育类、知识类、科普类内容为主,确保该模式下内容符合青少年认知水平,同时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搜索和推荐算法功能,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不同年龄段

设置充值打赏限制

尤丽娜是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第七监察部主任,也是一名青春期少年的妈妈。她清晰地看到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无比的诱惑力,“一旦玩起游戏或看短视频,孩子就忘记时间,甚至牵肠挂肚。有段时间,就连写作文也是关于网络游戏的。”她觉得,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不仅需要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也需要家长切实履行对未成年的监管义务,比如,和孩子约定上网时长,自己也少刷屏。

记者了解到,《设置指南》要求,属地应用商店应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发布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设置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网络平台则应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8-16周岁、16-18周岁)在充值、购买产品时对单次、每月累计金额设置上限;明确在青少年模式下不得开启打赏功能,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不能担任网络主播。

在实名认证环节,《设置指南》鼓励有能力的平台探索使用非采集类人脸识别、身份证比对等技术验证青少年身份;对于已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大数据、算法定位未成年人用户。

下一阶段,市网信办将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贯彻落实为抓手,重点聚焦网络治理重点领域和环节,总结“青少年模式”试点推广的经验,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上海模式”。 (首席记者 陆梓华)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