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本月底投入使用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2022-08-12 08:39:39
青芝坞石虎山18号,三幢半围合式拼接的白色矮房如往常般静谧。白色外墙上只留一个“虎头”LOGO,仍保持“原生态”的水泥楼梯展现着内外一致的朴素。

从工业遗存“七树园”到国之重器“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仅一年时间,不少瞄准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已在这深山矮房中悄然转化。

据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副院长侯迪波介绍,由学院12名教授牵头,基地十二大创新工坊不断研发拥有硬核科技的机器人技术,眼下已有仿生腿足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使用。

“师生团队”成科研主力军

闹中取静的“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紧挨着浙大玉泉校区。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经常穿过半山腰的后门,步行十余分钟,便能埋首实验室。由他们研发的能跑能跳的“绝影”四足机器人、搭载复杂传感设备的水陆巡航球形机器人、精准完整穿刺的医疗机器人等重大科研成果,为基地拿下了一块块沉甸甸的荣誉。

看着眼前失去两只前腿的小猫,“智能协作机器人创新工坊”的同学们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干脆为它安上两条“机械腿”吧。这般天马行空的想法,在这座隐匿青山中、遥望见西湖的院子里,不过是这群年轻人的日常。

由于疫情,企业对工业搬运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加。“共融机器人与人机交互创新工坊”团队助企研发的“小海豚”低位托盘搬运产品,则依靠体积小、承重强、适应场景广等优势成为产线物流和部分仓储行业的“新宠”。“我们希望用机器人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通过人机有效融合来助企提升产能。”工坊领头人任沁源说。

用科技转化价值,已成为“石虎山人”的共识,特别是深海软体机器人项目、无人驾驶传感设备项目、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项目等初创型项目源源不断,蓄势待发。

“产学研创”初见成效

该基地的投用,也是灵隐街道牵手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打造的“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的头炮。今年年初,街道与浙大计算机软件学院共同打造的“玉泉人工智能产业园”已陆续投入使用。

与“石虎山模式”类似,师生团队合作攻克下领域内一个个难题。两周前,好消息传来,该院教授汤斯亮团队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参与研发的城市治理大数据智能关键技术,也成为“杭州智慧停车”与“萧山城市大脑”的技术支柱。

针对两大基地内空间有限、项目科研实验场所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等共同问题,灵隐街道联合第三方运营公司调整布局,增设机器人实践空间、创客空间、共享实验室等区域,帮助项目在创业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上快速成长。此外,通过借力“中电海康杯”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场创业活动,进一步帮助项目和人才实现产学研“碰撞”。

本月底,街道与浙大工程师学院合作成立的“浙江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基地”也将投入使用,“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三足鼎立之势基本成型,一片聚焦“智能机器人与未来科技”的蓝图跃然纸上。

“下一步,我们将与三大基地共同围绕创新创业,着力建设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培育、引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助力推动全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灵隐街道主要负责人说。(记者 项捷 西湖微融圈 尉轩文 陈超)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