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教授王守仁 带领大家走进一个浩瀚瑰丽的文学世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2021-11-02 16:08:15

从《鲁宾孙漂流记》到《简爱》,从狄更斯到石黑一雄,在南京大学《英国小说》的课堂里,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王守仁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浩瀚瑰丽的文学世界。课程一经上线,选课人数就超过一万,课程评分高达4.9分。

从1988年回母校南京大学任教,到今年获得第三届杰出教学奖,回首30余年的从教生涯,王守仁视教育为毕生的事业,他是一名潜心学术的学者,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

“要想真正地当好老师,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课上好,让学生有获得感。”这是王守仁的肺腑之言。他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凸显中国文化立场。“我讲英国文学时,会带着一种中外比较的视角。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关联,进行比较互鉴。”

抱着这样的理念,王守仁融贯中西,不断在课程建设上开拓创新。《鲁宾孙漂流记》对比《红楼梦》,《格列佛游记》对比《镜花缘》……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学巨著在他的课上呈现出了奇妙的联系,让同学们“大开脑洞”。

“王老师教会了我用一种更全面、更批判的眼光读小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忻怡带着对英国文学的浓厚兴趣选修了这门课程。在她看来,王老师的课堂兼具深度、广度与趣味,文学大家笔下的英国小说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

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是王守仁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在上英语口译这门课时,王守仁要求学生注意细节,举手投足都要得体。怎么让学生们迅速地领悟口译时的各种细节要求呢?上世纪80年代末,王守仁特意从英国带回来一台小摄像机,用摄像机拍下同学们的口译表现,再回放给本人看,进行专业点评,这使学生的口译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不仅满足于上好课,编一本好教材也是王守仁的心头大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的王守仁在给学生排课、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符合当时英语专业实际教学需求的教材并不多。于是,王守仁决定自己编写教材,《新编英语泛读教程》(后改名为《泛读教程》)由此诞生。

作为王守仁主编的第一套英语教材,《泛读教程》深受师生一致好评,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总印次62次,累计印刷册数390余万册。

怎样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学中去?这是王守仁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思考的新课题。他注意到,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传统上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对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太够。于是,他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将立德树人作为教材建设的主要目标,主编了《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渗透、有效转化,实现了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育人价值。

30多年的从教经验让王守仁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外语专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中国一流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跨文化能力,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还要通晓中国文化,不仅要抱有包容的态度,还要拥有批判思维能力,时刻捍卫中国文化立场,坚持中国观点。

“中国思想经典”“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王守仁重构课程体系,打造覆盖多语种的跨文化课程模块,建设课程总计60门以上。2018年,“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外语教育要在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铸魂育人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时代赋予外语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探索中国一流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王守仁永远在路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焦以璇 通讯员 于玥晗 李思恬)

作者:焦以璇 于玥晗 李思恬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