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共潮生 从容踏歌行 大港油田赵东对外合作项目建成30年

来源:津滨网 发布:2023-08-22 23:17:43

1993年,赵东油田以对外合作的方式,让大港石油人的足迹从泥土芬芳来到了碧波荡漾。作为中国石油第一个建成年产百万吨规模海上油田的对外合作项目,30年里,它为油气田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石油的思想认识、管理方式、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借鉴,多次被点名推广学习。

赵东,因区块位于河北省黄骅市赵家堡村以东的大港滩海地区而得名。当时,因为国内海工技术不足,物探设备落后,受制技术水平,大港油田组织地震队空有热情,人抬肩扛,却受限于技术,始终搞不清复杂的地下构造,更谈不上储层预测。

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与美国路安中国公司签署了赵东区块勘探开发和生产合同,选择了对外合作这种最快捷的方式扬帆入海。从1993年到2000年,7年勘探期内赵东油田钻预探井6口、评价井6口,获工业油气流井8口,发现C、D油田和C-4区块,探明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4911万吨。


(相关资料图)

开发脚步紧随其后。2002年10月,中国当时最大、最重的固定式海上钻井平台——赵东钻井平台顺利下水。2003年8月,赵东油田生产的第一船油由铰接式拖驳船运到塘沽码头油库,标志着正式投产,同年9月进入商业生产阶段,当年建产28万吨。自2005至2012年,赵东油田连续八年保持年产百万吨以上,超总体开发方案设计的水平,同时在储量的认识上又取得新进展,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21万吨,取得了产量、储量双增的可喜成果。

“赵东平台建造安装完成并成功投产后,一战成名,吸引了众多的聚焦目光,这不仅在于赵东平台在建造速度、建造规模创造了当时渤海湾海上平台之最。”赵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秘书杨岭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到。

事实上,赵东项目从不乏“纪录”。它所应用的低位浮托方法,开创了渤海湾滩浅海区大型平台整体安装的技术先例;它批量应用套管钻井技术开国内先河,D-16井套管钻井234.6米/小时的平均钻速,创造了套管钻井最快世界纪录。此外,当时渤海湾最高的日进尺纪录、渤海湾大位移水平井纪录等也都曾诞生于这个平台。

自2015年4月中国石油接管作业权以来,赵东油田深化创新“密集丛式井5I建井模式”,共实施新钻井56口,27口井实现百吨以上高产,其中6口井初期日产油200吨以上,新井初期平均日产油达123吨。

真诚且主动的态度对外合作是赵东的成长之道。“从对外合作第一天起,观念和理念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多年的‘土办法’也被叫停,还成了‘打工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国外生产组织管理被国人所接纳,特别是‘浪费1分钟就是向大海扔250美金’的理念,以分钟来计算的效益意识和真实摆在眼前的收益让本土老石油人受到了思想上的冲击,不得不佩服现代化管理理念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时任赵东项目总工程师的周明信这样回忆到。

海纳百川是包容,参与赵东项目的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真诚的面对自己,也真诚的面对合作伙伴,主动在意识和行为上作出转变。他们秉承 “学习、监督、协作”的方针,发挥中方本土工作经验及优势,向外方作业者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外方作业者的认可;同时注重扶持中国石油的反承包队伍,最大化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兼容并蓄的胸怀,造就了今天“国际化运作,中国石油管控”的合作项目现代油公司模式。

站在中方的角度看,赵东项目像一名送往海外攻读的留学生,肩负期望,最终满载而归。曾经,3名中方初上平台的钻井作业人员因在宿舍内吸烟,被勒令在一小时内离开平台,并永远禁止出现在平台,安全管理的无情一面令人唏嘘。而之后,一名员工清理焊道灰尘迷眼的小事,外方却兴师动众调查,并为此修订了热工作业、焊接与切割作业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又让人看到了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热忱。权威、严苛而又柔情的安全文化是赵东学习西方管理的典型,保障了他30年屹立潮头,也为陆上油田提供了经验,以反哺的姿态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默默助力。

在兼容西方文化的同时,赵东项目始终保持和传承红色基因这一鲜明特色。2009年特大冰灾,赵东平台副经理孟祥松等10人坚守平台,在夜间-20℃以下的环境中烧水维护冰冻的管道和阀门,保障了整个冰期平台没有冻坏一台设备、一条管线。这让外方看到了党员的表率和担当,更佩服中国石油人身上的铁人精神,张开了国际市场的怀抱。

文化是赵东成长成熟的标记。如今的赵东油田,依然还是中国石油渤海湾最巍峨醒目的碑石,书写着自我革命的心境,对外合作的真诚和逐鹿时代的豪迈。30年抉择慷慨,深藏功名;30年行者稳健,远赴山海。梦起潮生,梦圆潮生,这是曾经的赵东,也将是未来的无数赵东。(大港油田公司供图)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