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区科技局力促青海甘肃受援地区走上高质量乡村振兴路

来源:津滨网 发布:2022-11-01 22:05:47

记者11月1日从区科技局获悉,今年以来,区科技局联合青海黄南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和天水市张家川县科技部门,深入谋划改革创新举措,连续组织多场2022年度东西部协作支援科技项目研讨会和“津科帮扶”“津科助农”云课程推广活动,改变以往“人、财、物”的“输血式”帮扶模式,积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为当地产业赋能,切实提高受援地区形成自我“造血式”发展能力。


(资料图)

瞄准特色产业

建立科技结对“新机制”

今年7月,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的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由天津科技大学乳品团队在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启龙牧场开发的果味系列牦牛奶片产品格外“吸睛”,成为洽谈会的一大亮点。在这背后,是区科技局立足实际需求,联动多方资源,共同建立科技结对“新机制”所焕发出的强大发展动能。

“由受援地区组织科技、农牧、发改等部门每年征集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指导各项目单位分析技术和成果诉求,提出需求清单;区科技局组织高校院所专家和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逐一对接,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联系和专家结对机制,牦牛奶、中药材等科技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天津科技大学乳品团队在青海黄南州的合作项目为例,联合开发的牦牛乳奶片、牦牛乳冰淇淋、牦牛乳奶茶粉及牦牛乳奶粉等四个品类的产品均已实现了生产,并且建立起了高值化牦牛奶粉生产示范线。

多元争取支持

完善科技项目“新体系”

近年来,区科技局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每年在合作市和张家川县安排100万左右的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形成“科技资金池”支持2-3个示范项目立项。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注重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通过这种“新体系”的引领,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农科院等多位农技专家和科技特派员与协作地区10余个科技类乡村振兴项目开展合作,有效推动了当地企业争取科技专项。目前,已实现“牦牛乳双蛋白食品营养干预”等4个项目在甘肃合作市科技立项,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140万元;“花牛苹果繁育”等3个项目在甘肃张家川县立项,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105万元。

设立特色扶贫课堂

探索农技培训“新模式”

科技帮扶覆盖广度不够、专家缺乏、持续时间不足等问题是一直困扰甘肃受援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所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痛点、堵点,区科技局联合市农科院开发了“津科助农”扶贫云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将“名匠”“名师”带入互联网。不限地点、不限时间,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与专家们“面对面”,这种创新的农技培训模式深获好评。

“我们坚持每月定期投放2—3次农技培训课程,已先后投放了60余堂公益农技课,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将专家送上‘田间地头’,真正解决了科技帮扶‘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区科技局联合市农科院专家组,制作了3期“战疫情·保供给”农业技术科技人才培训专场“云课堂”,针对“冬春季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猪常见腹泻病防控技术”“工厂化养殖鱼类主要疾病的流行和控制”“春季田管技术”和“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知识及职业防护”等多个领域进行系统讲解,收获了农技人员与农户的“点赞”,参与学习的农技人员超过100人次。(区科技局供图)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