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背后的“长寿秘籍” 更是萧山共同富裕建设的精神图景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2022-06-22 09:10:33

百岁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无价之宝,对于城市来说是幸福指数的象征。寿星越多,意味着更多人正享受着有保障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今年3月,萧山区委宣传部、萧山区民政局、萧山区卫健局、萧山区老龄办联合杭州日报萧山分社,开展了萧山区百岁老人走访调研活动,通过对其中173位健康百岁老人的实地走访、问卷调研,破解出萧山的“长寿密码”——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百岁老人快乐生活是幸福萧山的最好体现,更是萧山共同富裕建设的精神图景。

怎样活到100岁?

乡风文明背后的“长寿秘籍”

党湾镇勤联村。

自家阳台上,大哥李伯云忙着腌制冬芥菜;厨房里,三弟李柏轩戴着围裙、袖筒同样忙碌着……他们的老母亲倪文英倚在客厅沙发上,静静地坐着、看着。在儿女们的悉心照料下,倪文英今年已103岁高龄,五世同堂。

怎样活到100岁?老人家笑着说自己的长寿秘诀是“子女孝顺”。

萧山多寿星,与当地的“孝德”之风有很大关联。在党湾镇,除了启动银龄颐养民生工程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以及日间照料服务外,当地还建起了孝德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形式展示众多身边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还有全镇百岁老人榜、孝儿孝媳榜等“凡人榜样”。去年,党湾镇入选第十届“浙江孝贤”慈孝之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尊老孝亲的文明之风在乡村兴盛起来时,不仅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也让生活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正午时分,进化镇华锋村的“孝亲福地爱心食堂”飘出阵阵饭香,这里不但菜色丰富、营养健康,还为村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食堂至今已运行3年多了,截至目前,已累计送餐达29000余次。今年已经104岁的华锋村村民王兆丰笑着说:“这不仅仅是可口的饭菜,更是家门口的幸福滋味。”

为了解决村里老人的居住问题,东恩村老年公寓“开张”。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村民在缴纳押金后,就可免费居住,同时按照年龄大小,优先安排年长者挑选楼层、首批入住。在农村也能住上城里的老年公寓,老年村民们满满幸福感。

从孝德馆、老年食堂到老年公寓,在萧山的广袤乡村,传统的孝德文化通过全新的载体,让每个乡村都演绎出乡村善治的大爱之歌,印证乡风文明也能铸就长寿基因。正如百岁老人何条姑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想要活到100岁不难哟!”

“新潮”老人的生活什么样?

这些场景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坐在椅子上发呆、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提起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很多人的脑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萧山百岁老人中却有不少新潮老人。

百岁还能练武的鲁惠卿是瓜沥人口中的“鲁老师”。退休前,她是瓜沥镇三小的一名教师。79岁买DVD自学太极,89岁坐公交车去老年大学学画画。儿子宋冠胜说“我母亲是一个既教书又教人的典范。”

百岁老人沈元兴的毛笔字同样让人印象深刻。除了爱好书法,读过一年私塾的沈元兴还经常阅读农业、科技、法律、医学等书籍,边学边记边写。20多年间,100页的硬面抄本,他密密麻麻地写了4本,塑面笔记本写了3本,留下了很多学习的心得。他的儿子沈德荣说,活到老学到老,是父亲的长寿秘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萧山,还有很多像鲁惠卿、沈元兴这样的新潮老人,他们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开始更多地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他们把坚持锻炼、不断学习作为“长寿宝典”,展现出新时代老年人最好的样子,证明文化活动对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芳疗、烘焙、趣味手工……在北干街道天悦社区老年大学,不时传出老人们的笑声与歌声。这个家门口的“文化驿站”成为老年朋友培养爱好、发挥特长、结交朋友、沟通交流、丰富生活的平台,共同构建起全社会文化养老的和谐氛围。

天悦社区老年大学是萧山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文化场所、配置更多文化设施,让老年人能够就近满足文化需求的一个缩影。

通过优化规划、加大投入、盘活资源等方式,目前,萧山区逐步建起了一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老年大学、文化礼堂、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地,成为老人们乐享闲暇时光,丰富晚年生活的好去处。萧山老年大学在前期已建成3所分校10个教学点的基础上,又挂牌成立了城区、南片、临浦、浦阳江、城东、空港等6所老年大学分校,实现了镇街全覆盖。如今开设分校、教学点,在全区逐步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教学网络,萧山各地老人都能就近入学,有效破解了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十年增长三倍

百岁老人数量为何能够快速增长?

十年前,萧山区百岁老人为78人(包括大江东),而今寿星数量增长了三倍,百岁老人数量逐年增长,寿星老人的寿龄越来越长,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在许多人的眼里,长寿之乡一般都是自然环境保持比较好,或区域有特殊水土环境但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作为一个工业强区,萧山能够跻身“长寿之乡”离不开城乡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最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医疗。目前,萧山区已有20家医疗机构与454家居家照料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基础诊疗、健康咨询、照护培训等服务,不断提升签约服务水平。医养结合机构有9家(医设养7家、养设医2家),医疗床位1755张,养老床位1454张,全年医疗机构服务养老机构老人1.3万余人次。

作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萧山在养老服务当中的投入同样是“大手笔”。

数据显示,2021年萧山民政在养老服务领域资金投入达1.375亿元,同比增长25.81%。其中,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增加1789.58万元,增幅56.28%;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助增加297万元,增幅42.92%。萧山区政府还出资162.942万元为54314名符合特定条件老年人购买了一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让夕阳生活更有保障。

瓜沥镇大池溇村的百岁老人寿桂花生育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如今只有小女儿健在。小女儿家离得远,唯一的儿媳也因中风行动不便。为减轻其子女们的养老压力,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照顾,大池溇村为像寿桂花一样没有申领残保金(护理费)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安排了助老员。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具体需求,村里每户老人每个月能获得6小时至15小时不等的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大池溇村共有三名助老员,她们深入社区走家串户,将养老服务送“货”上门,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类专业服务。

针对本区老年人口规模大、养老服务地域广、养老服务需求多等特点,萧山区通过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养老系统,目前已有安居守护一件事、家庭床位、上门服务、主动关怀、智慧助餐、时间银行、e键乐养、养老监管等多个应用场景。

如果养老是家庭义务,那么“享老”则是当代老年人崭新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的生活方式。从慈孝家风,到家门口的文化驿站,再到城乡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萧山的“长寿密码”就藏在从“养老”到“享老”的迭代升级当中。(记者 郭燕 金婷婷)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