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天柱山中心小学荣获“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来源:中安教育网 发布:2023-01-16 13:39:16

近日,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学会、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审认定结果的通知》,认定全省71个单位为2022年度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潜山市天柱山中心小学喜获“2022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震减灾教,创建安全和谐校园

近年来,天柱山中心小学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通过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能力,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相关资料图)

一、机制保障,打牢基础。保障,打牢基础。

按照潜山市科经局、潜山市科协及市教育局要求,根据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首先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校长郑险宁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各科任教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机制。

二、着力宣传,营造防震氛围。

学校自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以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利用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LED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学校结合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科幻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防震减灾工作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也提高了全校师生应急避险的能力。

三、课堂普及,学习防震知识。

在创建活动中,学校注重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每学期至少上两节“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及自救互救知识。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通过以上活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定期检查,提高防御能力。

学校每周对全校的楼体、安全通道、体育设施、电路、管道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建立台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根据地震局、教育局等部门对学校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补齐学校抗震短板,防患于未然。

五、防震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模拟地震情境,检验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根据学校楼房结构和师生分布特点,学校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演练。责任分工,根据“一岗双责”制度,当堂上课教师为各班的第一疏散责任人,班主任为主要责任人,科任教师按照指定地点迅速到位。教学楼每一层楼梯口均安排两位教师负责指挥、疏通,以防学生在下楼梯时发生踩踏事件。当听到防震预报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遇地震,先躲避”,让学生快速躲在桌子底下,双手抱头,弯腰靠在墙角,抓住机会快速逃出教室,跑到学校疏散安全场地。学校疏散演练常态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此次“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的获得是对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充分肯定,学校会以此次荣誉为契机,继续完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全面巩固学校安全工作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将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