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投顾研究院:从这4个问题看第三轮土拍大战|博弈慢变量·重塑信用

来源:和讯房产 发布:2021-11-29 12:12:31


编者按

海上起了风浪,始作俑者不止是海风,还有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它们代表着那些间接的、迂回的、潜移默化影响事物的变量,即“慢变量”。

对于房地产而言,城镇化、人口增长、政策利好等能带来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慢慢减弱,企业自身产品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塑,正在引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为此,和讯网启动《慢变量时代的博弈》系列报道,与行业中的佼佼者一起深解房地产行业的慢变量时代。

相较于首轮火热、多地块高溢价成交,全国第二批次集中土拍超预期遇冷,流拍不止。而后各地政府和房企间展开了一轮土地层面的博弈,规则调整成为最直接的体现。第三轮各地土拍开拍在即,又会上演一场什么样特色的土拍大战?保利投顾研究院认为,预计第三轮土拍成交结果比第二轮两集中乐观。下面几个回合问答,或许也能带给你一些思考。

提问:首轮“两集中”整体热度较高,其中北深杭厦和重庆、无锡热度维持高位,呈现“高溢价”特征,热点城市的房企利润空间严重压缩;第二轮土拍多城进程延期,纷纷针对土拍规则进行调整。您认为第三轮土拍,预计会呈现出哪些特征?

答:从前面两轮竞拍结果看,第一轮市场热度高,第二轮热度明显下降,多地出现了流拍,各地势必会通过调整土地出让结构及竞拍门槛、规则等,以保障土地成功出让。总体看,预计会有以下特点:

①调整出让结构:通过降低外围远郊素质较差地块的出让规模,提升中心区优质地块出让规模,稳定市场预期;

②降低房企参拍门槛:调低保证金比例及缴付时间限制,以确保尽可能多的房企参与竞拍;

③调整竞拍规则:为降低房企开发成本,还可能会在地价、基础配建、自持比例等方面做出让利,改善房企利润,提升房企参拍的积极性。

从我们观察的情况看,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在第三轮土拍均采取了以上相关措施,在土拍规则调整、调控政策“纠偏”等的带动下,预计成交结果会比第二轮两集中乐观,整体土地市场热度将有所企稳。

提问:随着各地土地市场调整土地出让规则,品质竞争已经成为新的竞拍方式。为应对当下“竞品质”的土地出让政策,房企的发力点转向何处,在产品端将会做出怎样的调整?

答:从今年以来“两集中”多地实行了“竞品质、定品质”的竞拍规则,如北京要求“投报高标准的住宅方案”,成都对材料选用、防水防涝、设施设备配置等均设定品质要求,目的是引导房企提升房屋质量。

由“竞配建”向“竞品质”的转变,表明政策在引导房企在建造工艺、建造材料方面提升。当然,这也提升了房企的开发成本。对于房企而言,需要在提品质、控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力。

具体来说,房企需要充分领会各地的品质要求,进一步优化建造规范,传统强调周转速度的开发模式或需进行调整,提升产品设计、研发投入。在工程建造上,强调对材料的选取,落位到营销环节,房企在达到品质要求的同时,最终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户型设计及装修包装,将此前以规模、速度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提问:房地产历经土地红利时代、金融红利时代,以及当下的精细化管理红利时代。如果回头再去重新审视整个房地产行业,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房地产市场博弈战无处不在。您怎么看待今年在土地市场层面房企与各地政府之间的博弈?

答:今年“两集中”以来,各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对土地竞拍规则进行了调整。但地方政府也有稳定财政收入的动机,因此,并非所有城市会对土地市场“让利”。叠加二季度前后的房地产行业调控,二批次集中拍地遇冷。随后,各地政府开始调整土拍规则,降低房企拿地门槛。

因此,今年以来房企和各地政府在土地市场层面的博弈是动态的,地方政府有执行中央政府和维护地方财政稳定的双重任务,在与房企博弈过程中,以实现双重任务的平衡为政策目标;房企以实现盈利为目标,在既定出让规则及调控环境下进行决策。

提问:对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您今年最大的感受或感悟是什么?

答:今年最大的感受,是国家会及时纠偏执行过度的措施,但“房住不炒”决心非常坚定,绝不动摇。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住宅量价再创同期新高,呈现“高景气度”;下半年开始, “三线四档”执行略有偏差,叠加地方楼市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楼市预期转变,短期市场交易量价齐跌且幅度较大,10月全国交易量同比降22%,调整幅度仅次于“08年金融危机”时期。

目前,防风险已经是行业的首要目标,居民端贷款及房企融资均有“纠偏”式改善,合理的购房需求逐渐得到释放。预计未来行业格局有望优化,低信用高负债房企后续发展受限,稳健型房企优势将愈加明显,房地产行业将更加回归居住属性。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