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2022-09-19 08:07:26
敦煌研究院日前招考事业编制“考古研究”岗位人员,共有6人报名但全部缺考。据该院考古所所长张晓刚透露,虽然近些年连续增加岗位,不过却鲜有人前来报名,“今年一个都没招上”。

敦煌招人“遇冷”为何引发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与公众对当下文博热、考古热所形成的认知和期待形成巨大反差,另一方面,人才流动“东热西冷”“孔雀东南飞”,即便是敦煌研究院这样的大牌也只能徒唤奈何。

那么解方在哪里呢?不妨通过定向培养,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动等,增进聚才引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人才布局要做到视野前瞻,绝不能“人到用时方恨少”。以杭州为例,今年浙大城市学院首开考古学专业,成为全省唯一,突显浙江和杭州方面视野和气派;首批新生录取均分居该校各学科领先,且不乏高分考生,也显示这个所谓“冷门”专业具备强劲吸引力。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编制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不以追求高学历等自我设限,发扬老一辈考古人“传帮带”精神,鼓励“干中学,学中干”,激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职业”当成“志业”。要继续加强对偏远地区和基层人、财、物倾斜,找准人才关切,做好“统筹均衡”,着力消除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正是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例,当年北大毕业之后就毅然扎根西北荒漠,一干几十年,常年忍受分居之苦,靠什么?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以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为己任。也可以说,正是有着从常书鸿到樊锦诗等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才铸就今日敦煌之辉煌。事实上,2020年,湖南女孩钟芳蓉高考以676分高分选择北大考古专业,正源自樊锦诗事迹感召。“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现代考古原本充满艰险和挑战。正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以现代语境看,就是要“脚上沾有泥土,心中沉淀深情”。换言之,今日之敦煌早非昨日之敦煌。仅从报道看,抛却地缘因素,当地无论工作待遇还是科研条件,比之东南沿海亦不遑多让,只要有志者努力扛起责任担当,愿下大功夫,必定成大志向,这绝非空话。

树立搞学术“板凳一坐十年冷”信念,充分认识考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有助于我们辩证认识职业选择上的“冷”与“热”。(评论员涂建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