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名盲盒消费:行业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2021-01-29 14:45:29

盲盒被玩坏了!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盲盒消费,提醒经营者销售盲盒应当规范,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盲盒。

盲盒的走红离不开泡泡玛特的助推。自2020年12月泡泡玛特上市以来,截至2021年1月28日,该公司市值已超过千亿港元。“潮玩”行业日渐火爆,越来越多公司着手发展盲盒经济,其中不乏52TOYS、名创优品、迪士尼、星巴克等著名企业。

但盲盒行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利用盲盒进行虚假营销的行为。1月28日,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近年来,盲盒、福袋、闷包等营销手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存在正常的营销手段被滥用等问题。长期来看,监管机构的及时介入,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不会扼杀潮玩行业,反而可以保证潮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消协揭盲盒行业四大问题

中消协指出,在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商家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等。盲盒市场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二是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三是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及“三无”产品时有出现;四是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

事实上,盲盒现已成为不少商家的“财富密码”,除最初的玩具外,食品、美妆、文具、服装、文物等多个领域都已刮起“盲盒风”。

“在盲盒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存在‘以小搏大’的心里。而盲盒内容考验的是商家的信誉和道德,有些商家为了赚钱根本没有道德可言。”一位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盲盒的性质决定商品售出后无法退货,导致消费者常常吃“哑巴亏”。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二手商品销售平台闲鱼盛行“学生盲盒”“活体盲盒”等消费行为。其中,“学生盲盒”打着学生手工制作的旗号,在盲盒中随意放置粗糙的小工艺品;“活体盲盒”则装着未知的动物,比如猫、狗、兔子、乌龟等,商家在销售页面会明显标注“不退不换”的字样。

即便是成熟的商家,也存在“万物皆可盲盒”式的过度营销情况,《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名创优品此前曾推出一款联名盲盒,号称“盲盒里藏有钻石和奥地利水晶”,且“钻石最大1克拉(配有GIA认证证书)”,该款盲盒售价仅为39.9元。

对于业内的种种乱象,中消协在警示提示中表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中消协称:“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盲盒经营者应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选择。盲盒营销应适度,不可过度营销,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产品是盲盒市场核心竞争力

来咖智库CEO王春霞认为,泡泡玛特上市形成的资本效应,进一步推高了盲盒的热度。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开盘后最高涨超100%。截至1月28日收盘,泡泡玛特的市值已达1021亿港元。

从财务收入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5.44亿元,同比增加49.3%;毛利率为64%,上年同期为63.7%。

外界将泡泡玛特从事的“潮玩”行业解读为暴利行业,但华兴资本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包凡曾对记者表示,泡泡玛特成功的核心绝对不是因为盲盒,而是将设计、供应链再到最后的零售终端,形成了平台化能力。”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针对“成瘾”“赌博心理”等话题回应称,“多数用户买潮玩,更多是在购买一份小确幸和满足感;个别极端案例总是更容易被放大。盲盒确实是泡泡玛特很重要的产品形式。我们把它在国内带火了,但因此说泡泡玛特就是一家盲盒公司显然有失偏颇。盲盒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销售形式。”

王春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潮玩行业的门槛在IP和相关产业链,泡泡玛特的产品驱动能力非常强,门槛很高,这是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盲盒只是一种销售方式而已。成熟的潮玩消费者肯定具有一定的鉴别力,我们注意到,泡泡玛特的用户大部分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女性,她们对自己的消费具有自主和自控能力。”(本报记者 谢若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