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轴股份接待18家机构调研,公司产能等受关注

来源:资本邦 发布:2021-12-21 09:51:00

12月2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苏轴股份(430418.BJ)于近日发布了关于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情况的公告。

公告显示,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1年12月16日接待了18家机构的调研,分别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尚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源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恒健远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合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融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

调研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如下:

问题一:2021年1-9月收入迅猛,累计增长38%,请问有哪些原因?是否和疫情复工复产相关?

回答:2021年1-9月收入中,70%来源于汽车行业。受疫情影响,今年汽车领域复工复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公司部分新项目也实现量产,并保持较高增长。公司未来将积极拓展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农业机械、装备行业等领域。

问题二:轴承厂商的细分赛道的竞争情况以及市场的壁垒是什么?

回答:轴承行业在国内较为分散,公司具有完善的客户结构,其中包括世界5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通过技术积累提高产品质量,获得众多客户的认可。同时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在滚针轴承细分领域具有优势。轴承行业的瓶颈在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问题三:汽车领域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如何?其中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各占多少比例?技术上有什么区别?募投项目要做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四季度的单季度的收入?

回答: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其中燃油车收入占比大于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博世、博格华纳、上汽、华域汽车等客户存在正向研发及合作。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存在差异,主要差异在动力总成方面。但在转向和刹车系统的轴承上,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轴承基本通用。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预计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根据客户预测和新项目情况来看,预计2022年收入相比2021年会有所增加。

问题四:2017-2020年,公司毛利率出现下降趋势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回答:毛利率在过去出现下降趋势是由于会计准则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共同导致。会计准则方面,从2020年开始销售费用中的合同履约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拉低毛利率。原材料方面,2020年下半年开始,钢材价格上涨并且持续高位运行,再加上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而公司在客户端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毛利率下降。但在同行业中,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公司核心产品毛利率相对稳定。

问题五:公司如何提高当前产能?早期资料显示公司产能为18000万套轴承,当前募投项目为4400万套轴承产能,是否对应轴承产能提高20%?

回答:公司老厂区通过提高自动化、数字化改进、增加人员等来提高产能。公司现有募投项目4400万套轴承产能将应用于新厂区,但不完全依赖于新厂区的产能。

问题六:全球的市场份额集中于头部企业,如:舍弗勒和NSK。目前轴承行业较为分散,有哪些原因?未来靠那些驱动力来拓展市场份额?

回答:当前国内轴承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轴承市场份额较为分散,集中度低,国内企业将在未来逐步整合。国内轴承企业的扩展来源于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夯实高级化产业基础能力;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具有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苏轴股份坚持“专精特新”道路,深耕于滚针轴承领域,致力于成为国际优秀的滚针轴承企业。

问题七:公司有哪些钢材供应商?

回答:公司钢材供应商是根据客户需求选择的。国内主要供应商有宝钢、东北特钢等。海外供应商来自于德国和日本,随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国产化钢材占比逐步提高。如果客户出现指定海外供应商,我们将进行定向采购,采购过程中无壁垒,原材料和设备均不需要从美国进口。

问题八: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利润率有哪些影响?当前收入超过40%的来自海外。海外定价的方式?合同是否是开口合同,当原材料成本上升时,是否给下游客户调价?

回答: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较为严格。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会有部分客户涉及汇率波动的条款。当汇率波动超过一定额度时,公司有调价权,整体来看汇率影响还是在可控范围。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有多种形式,包括DDP、FOB、CIF、EXW等。当原材料成本上升时,会向下游客户提出调价。

问题九:针对美国客户,加征关税的部分,公司如何处理?

回答:公司对加征的关税处理方法根据客户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2020年6月之后,加征关税的部分由客户承担一部分。

问题十:根据公司的所有制结构,实际控制人为苏州国资委,公司的人事任命上,是否由国资委指定?

回答:公司2022年将会有管理层换届,公司主要换届人选由创元科技提名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基于充分竞争和企业发展为主,在人事任命上给予企业较大的自主权,国资委渗透较少。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