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私募股权基金评价结果出炉:A类机构增加24家至100位,年内险资VC/PE投资逐渐提速

来源:资本邦 发布:2021-12-16 12:02:43

12月15日,今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协会)发布2021年保险资金投资的142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评价结果。

按照评价规则,评价结果共分为A、B、C、D四类。与上一年度评价结果对比,A类(80分及以上)100家,较去年增加24家;B类(70分到80分)37家,与去年对比减少6家;C类(60到70分)1家,较去年的23家对比大幅减少;D类(60分以下)2家。

协会表示,评价以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政策及相关制度规定为主要依据并结合行业现实需要,从公司治理与投资团队、管理制度与流程、风险管理、规模与业绩、投后管理机制、合法合规经营、保险合作、激励约束、信息报告及披露等9个方面(一级指标)的50个二级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评价。

险资大举杀入VC/PE界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政策层面的松绑,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频繁涉足私募股权投资。

12月8日,中国大地保险新增一则对外投资,投资企业为重庆极创沣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比例为6%。

11月由保险公司发起设立或参与投资的股权机构更是扎堆落地。

其中,11月底,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横空出世,注册资本高达148亿元人民币,18位股东全部由保险公司组成;23日,上海易峰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暖安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相继成立,两家私募基金注册资本分别为19亿元和6.02亿元,背后大股东依旧可见多位险资身影。

而更早时候,今年3月份,由太保总裁傅帆亲自挂帅的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于7月初完成备案登记。作为国内大型保险巨头斩获的新一张投资牌照,彼时,便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不排除更多的保险机构将申请私募投资牌照。

据悉,从去年开始,险资作为LP对外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开始明显升温。据清科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险资作为LP对外认缴规模达1833.12亿元,而2019年和2018年,分别是876.05亿元和538.74亿元。

政策暖风吹向险资股权投资

政策层面,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在强监管整顿之下,直接融资市场上来自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方面的资金供给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但近两年,监管层面却一再为险资运用松绑,尤其是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从而也加速了险资在该领域的投资节奏。

2020年,银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过去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等特定企业要求,推动保险公司更加积极开展股权投资。

2021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通知,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021年7月14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银保监会将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资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

2021年9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主要目标是进一步简化保险私募基金在保监系统的监管程序,将保险私募基金设立由“注册制”改为“登记制”,并要求中资协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登记意见,大大提升登记速度。

2021年12月3日晚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股权融资。

业内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利率承压的客观环境不断持续,出于对扩大收益的考虑,保险资金提高私募股权投资有着极为客观的现实需求。

据悉,保险机构成立私募基金的特点是可以在前期获得2.5%到3%左右的分红收益,在后期退出时,又能享受股权溢价收益,从长期来看,能丰富保险资金的有效配置。

另据中资协2021年9月28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共有18家保险私募管理人注册基金3893.29亿元,主要投向医养健康、战略新兴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呈现出基金形式不断创新、投资领域愈加多元、投资方向日趋前沿等特征,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另附:2021年保险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评价A类企业名单)

(图片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