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扩容正当时,公募量化进场求变革

来源:资本邦 · 2021-09-20 · 文/sia、小白 发布:2021-09-20 19:30:54

2021年下半年以来,A股成交量持续攀升。截止9月17日,两市成交额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连续43个交易日突破万亿,轻松追平了2015年大牛市期间创下的历史纪录。

股市成交量的持续走高引起了对量化交易的关注,市场之上俨然出现了一股“量化投资热”。

另有市场消息称,“A股连续几十个交易日成交额过万亿,中间有50%的交易量来自量化。”一时间舆论哗然。此后,证监会主席点名警惕“量化”副作用再次引发激烈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新增2家百亿级量化私募,使得百亿私募总数最新增至91家,创下历史新高。

毋庸置疑,“量化私募”在投资界已经火出圈了。与此同时,市场正引发一场关于公募量化革命的讨论。

量化投资与主观策略投资大为不同

实际上,量化投资并非新兴事物,在华尔街已经有超过40年的发展历史,先后涌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桥水基金、文艺复兴科技等业内大名鼎鼎的量化投资基金巨头,并曾缔造了无比辉煌的历史战绩。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量化投资充满神秘性,外界知之不详;另一方面,对量化投资趋之若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信徒,这使得量化投资带上某种“拜物教”的属性。

那么,何为“量化投资”呢?与主观策略投资又有什么不同呢?

实际上,“量化”本身只是一种处理数据和信息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投资交易的手段、工具。

在二级市场上,“量化交易”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以期极大减少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量化投资领域非常广泛,可应用于股票、期货、期权等众多市场。目前,量化投资以股票量化为主,量化指数增强和量化对冲是其最为常见的两个类型。

量化指数增强策略指的是基于市场本身的投资收益,并从股票池中选取收益率更好的那部分股票做多,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该策略在震荡走高的慢牛背景下暴跌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又可以保持稳健风格,这便是今年各量化机构的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销售火爆的重要原因。

至于量化对冲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玄乎又玄,其实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它指的是,做多收益比市场更强的那些股票的同时,想办法做空更差的那部分股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成功消除系统性风险对于股票组合的影响,从而锁定多空之间的收益差。

本质上说,量化交易是以最大化地降低投资者情绪波动为目的,但目前绝大多数公募基金都是主观投资类型。

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主观型公募基金在做投资决策时,基金经理会参考宏观、基本面、技术面等各种数据,其投资决策最终必然受到基金经理个人主观认知、风格和偏好的影响,而量化投资以数学模型替代了人为的主观判断。

经过多年的发展,量化投资已经越来越被世人接受,公募基金主观投资策略也在自我变革中试图与量化投资融合升级。

量化投资混沌初开与淬炼迭代

与国外较早发展量化投资不同的是,国内引进步伐较迟。其中,量化私募发展很快,量化投资在公募基金里发展则较为缓慢。

2004年,光大保德信推出了国内最早的量化基金产品--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 360001)。

随后,在公募领域引入量化概念开始逐渐风靡,嘉实量化阿尔法、中海量化、长盛量化等一系列量化投资基金接踵面世。而真正将量化投资带入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在6年后。

“量化”1.0:股指期货推出昭示量化投资元年

严格说来,2010年是国内的量化投资元年,中国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标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同期正式问世了。这意味着国内资本市场多空均可操作,极大促进了国内量化投资的发展。

同时,一批远在华尔街机构的海归派看准了国内巨大的市场和机会,纷纷回国创业,成立了国内的第一批量化机构。

201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助理教授袁宇回国成立鸣石投资,开启了量化对冲产品在国内的早期探索;2011年,曾在摩根斯坦利担任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任思泓从中金离职,创立金锝资产;2012年,清华计算机博士王琛从华尔街知名的量化基金千禧年回国,成立九坤投资......短短几年内,包括锐天、灵均、明汯等一批国内量化私募头部机构先后成立。

在此期间,量化投资开始集中在国内私募界被实践。但因投资门槛较高、市场缺乏宣传、强监管等因素,量化私募第一次迎来发展历史上的巨浪洗礼,不少量化基金因此遭遇大幅回撤,甚至清盘。

“量化”2.0:走出低谷迎春天

2016年到2017年的“量化小年”期间,又成立一批代表性量化私募,2018年量化私募迎来一次小高光时刻。

九坤投资、幻方量化、锐天投资和致诚卓远等四家量化私募,通过高换手策略,非基本面量化选股获得Alpha,以高频价量交易博取较高收益,规模扩充迅速。因而圈内出现“北九坤,南幻方”、“四大天王”等说法。

2018年下半年开始,依靠中高频的私募广泛遇到容量上限和策略有效性问题。“四大天王”只有幻方量化、锐天投资两家规模超过百亿元,这意味着九坤投资和致诚卓远“掉队”。量化私募的洗牌还在继续。

2020年下半年,国内慢牛行情逐渐显现,居民财富管理理念的也得到了广泛普及,随之助推了量化私募业的跨越式发展。明汯投资表现最为突出,此前景林资产从百亿到千亿资产规模用了14年,高毅资产用了五年,而明汯投资只用了不到一年。

“量化”3.0:量化投资规模破万亿

伴随着2021年A股成交量的一路高歌猛进,量化与私募也在互相成就之下,迎来了3.0的发展阶段,国内量化投资已经初具规模。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结合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类私募管理资产总规模正式迈过“1万亿”关口,量化私募5年暴增10倍!量化类私募占私募行业总规模的比例攀升到21%。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0日,国内百亿量化私募达到了20家,且部分量化私募规模达到了500亿元之上。

这20家百亿量化私募今年内业绩全部为正,平均收益均跑赢大盘。在不区分投资策略的情况下,今年1-8月份,在业绩前五的百亿私募中,纯量化私募占据四席,分别为鸣石投资、天演资本、世纪前沿资产、金戈量锐。

(图表来源:私募排排网)

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中,量化投资与主观策略投资业绩分化严重,量化私募的收益稳定性和续性明显好于重仓传统价值股的主观多头私募。

经历十年发展,当前,量化投资无论在因子挖掘还是策略组合,竞争都逐渐激烈,越来越多的量化私募将AI运用到实盘中,投资策略也逐渐转向高中低频结合。

量化私募的崛起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目前主动权益正在向量化靠拢。

公募量化求变革

量化投资时代已近,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提升,各类金融机构也纷纷入场竞争。

据了解,从成交占比看,美国市场量化策略的成交占比达到40%,广义量化的占比更是接近80%。中国的量化交易大概只有20%,对比之下,中国量化机构才刚刚起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事实上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总体规模依然相当有限,特别是在公募基金规模中。

choice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17日,将所有名称中带“量化”字眼的基金产品算在内,在全部的公募基金产品中占比不足3%。

同时伴随着中国金融开放力度的加大,包括贝莱德全球、TwoSiama等在内的顶级公募量化外资已经涌进中国市场。行业“鲶鱼”已经到来,内忧外患下,中国公募量化机构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汇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陈欣在一场公开演讲上表示,“对我们公募量化而言,已经到了非常的严峻的局面。”

陈欣还称,目前,公募量化有2条主要的“变革”道路:

(1)高频因子的低频化,尽管没有私募做得那么极致,但却是一条妥协之道;

(2)借鉴主动基金经理的思考逻辑,从多因子模型到多模型之路。

陈欣认为,量化投资和主动权益并非“水火不可交融”,而是可以做到“交相辉映”的。

具体来看,要重塑量化基金的市场形象,就需要把主动基金的思考逻辑模型化,同时发挥量化投资广度的优势,低频量化仍然大有可为之处。

比如,挖掘主动基金经理的思考逻辑,主动基金经理的行为轨迹,开发出一批相互独立的模型——有追求第一时效的加强版分析师预期模型;有基金公司独门重仓股模型;也有优秀基金经理的持股模型等。

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已经在量化投资的人才、算力等各方面开展竞争。

同行之间,量化人才内卷也已经悄然升级。

量化人才大战和技术大战已经无可避免。不止公募,在财富管理转型的时代浪潮下,期货公司、券商等各类机构均在高薪挖人,对研究和交易砸下重金。

在boss直聘上搜索“量化投资”字眼,范围限定上海,就出现了超过250条招聘信息,涉及投资公司、证券、期货、资管公司等,职位包括量化程序员、量化策略研究员、量化投资经理等,多数职位月薪均过万,并配套以全年16薪、18薪甚至24薪。

(图表来源:boss直聘)

在量化算力层面,专业机房已经成为业界标配。

只有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不断地超越市场,超越对手。据悉,幻方量化已经于今年初正式交付使用第二代AI超级计算机“萤火二号”,其AI算力达到“萤火一号”的18倍,意味着其每秒运算能力相当于76万台个人电脑算力。

而在研究层面的方法论上,也已经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市场微观结构等领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并且在逐步加深。

量化市场之上的赛跑哨声或许才刚刚响起。国内公募量化机构发展较为迟缓,不过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量化投资机构在各个方面竞争的不断深入,公募量化机构需要主动拥抱时代潮流,主动自我变革,才能在资本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头图来源:图虫

转载声明:本文为资本邦原创资讯,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

风险提示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