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做强肉鹅加工产业 建起一条贯通白鹅全生命周期的致富“金光大道”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发布:2022-04-25 07:51:45

红顶白羽的大白鹅,是象山人民心中公认的大明星:不仅因为它身姿优美,歌喉嘹亮,还因为它天生就是个能下“金蛋”的宝。

现年50多岁的象山人陈文杰,初中毕业后便子承父业,将家传的种鹅饲养、育苗手艺不断发扬光大,是当地名符其实的“鹅司令”。说起自家的大鹅,陈文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首先肯定是好吃嘛,肉质细嫩、口感顺滑、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好养:食草为主、长得快,不容易生病,饲养省钱。”。

陈文杰个头不高,皮肤晒得有点黑,说起话来干脆响亮。他告诉记者,自已刚开始做种鹅生意时,仅有28头大鹅。如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已有种鹅30几万头,年产苗鹅6、7百万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浙东白鹅种鹅公司。

陈文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十分好学。平日里,只要有空,他就去自家种鹅场逛,研究大小鹅的生长习性。“伺养环境、市场需求一直在变,我们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让大白鹅更好地适应现代养殖,继续下‘金蛋’。”他说。

陈文杰开办的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里,养着一群产蛋期种鹅,它们被放养在铺了透水软垫的露天饲养场里。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大白鹅生活的标配,这令它们十分放松,或低头觅食,或悠闲度步,或安心产蛋。

“我们一天会去捡二次蛋,早晚各一次。”陈文杰说,鹅生性敏感,每当有人靠近,大鹅们会同时扬起脖子高歌。

果然,当我们走进圈养场,大鹅们突然紧张起来,开始往一起挤,现场一片呱噪。但在陈文杰耳里,这就是充满激情的交响乐。

与成年鹅“高亢”的歌声不同,这里还有刚出壳的幼鹅们“唱出”的清新“小夜曲”。

走进一间长长的水泥平房,里面暖暖的。靠墙处是一溜孵化箱。其中几个箱门打开,有职工正取蛋“帮助”破壳的黄色小鹅挣脱束缚,实现此生的第一次站立。这些红嘴黄毛的“小家伙”,一落地就精神抖擞,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嘤嘤”叫唤。

“一个孵化箱可同时孵化7000枚鹅蛋,30天时间,大约90%能成功孵化。”陈文杰说,这些幼鹅都“名花有主”,基本落地三个小时内就坐上卡车奔向周边地区。距离远一点搭飞机走的,就会多停留几个小时。“品种好,品牌好,人家鹅苗卖3元到5元,我们要卖10元多,还抢抢要。”老陈满满地骄傲。

象山县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白鹅品牌保护和推广,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象山白鹅”分别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象山白鹅”不仅成了当地农户脱贫鹅,还逐渐在互助脱贫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全国知名的“扶贫鹅”。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是推动象山白鹅下金蛋的一支重要技术和推广力量。站长李玲说,2016年以来,象山借助白鹅产业实施精准帮扶,县内,建成24个种鹅产业帮扶基地,带动43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其中26户走上致富之路。县外,仙居、嵊州、兰溪,省外,吉林、山东、海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都建立了帮扶基地,有效带动全国13个省份2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象山县的白鹅产业帮扶模式是‘政府+联盟(公司)+基地+农户’,政府部门在政策、技术、金融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帮扶企业出资建设扶贫基地,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等。”李玲说。

金建华是象山当地受益者之一。2019年,陈文杰出资为他建起白鹅养殖场。在“种鹅有来源、饲料有供应、种蛋有孵化、销售有渠道”的模式下,金建华当年养殖收益就达30万元,从此捧上了“金饭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白鹅”开始爬上越来越多居民家庭餐桌。“如今肉鹅市场已经发展起来,未来效益会好于种鹅,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地理标志推动的品牌化发展道路,做强肉鹅加工产业,建起一条贯通白鹅全生命周期的致富‘金光大道’。”陈文杰对记者表达了他的最新期盼。(记者王岚 殷聪 李芮 通讯员蒋世杰 魏雅绮)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