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新民味道”公共品牌体系也日渐深入人心

来源:辽沈晚报 发布:2022-09-29 08:31:30
品小凉山西瓜、前当堡淡水鱼美味,赏仙子湖、辽河国家公园美景,体验石油雕画非遗传统工艺,感受辽滨塔村历史文化名村风韵,畅游兴隆堡镇全国文明村镇。“十四五”以来,新民市围绕“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目标,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2021年,新民市在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当中位列第55位。

9月28日,沈阳市召开“聚焦目标定位 勇当振兴先锋”系列新闻发布会新民市专场。

优质农产品+精细化加工=“新民味道”

新民市重点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一村一品”产品,建成梁山西瓜种植基地、大民屯蔬菜种植基地、大喇嘛草莓种植基地等七个特色种植基地和前当堡淡水鱼养殖基地、公主屯蛋鸡养殖基地等四个特色养殖基地,引领和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织密和延长稻米、蔬菜、畜牧、水产等农业产业链,做优做精农产品加工,2021年新民市获批全国设施农业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随着安全、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新民味道”公共品牌体系也日渐深入人心,培育出一批具有新民特色的“新字号”品牌,提升农业产业附加价值。

农产品电商销售额接近100亿元

新民市以辽宁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市建设为契机,构建“双底座、N场景”的数字乡村架构体系,建设一体化数字乡村平台。在全省首发“一棚一码”小程序,实现了设施农业生产远程操作、全流程管控。目前正在有序开展智能种植园、智能养殖场、智能渔场试点示范工程,到2024年,设施农业数字化管理面积达到17万亩。

通过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到2024年,电商销售收入接近100亿元,建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建设生态文明 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

近年来,新民市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加大投入,推动乡村共美共富共享。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美丽示范庭院2339个、美丽村屯93个、美丽田园乡镇3个;全市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组的生活垃圾实现城乡一体化清运,卫生填埋处理率达100%;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实施供水、排水、污水、燃气、电力等近百个,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逐步补齐;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6%。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化肥利用率40.33%,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新民市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无公害化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改厕模式。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整治人口聚集区农村生活污水,重点建设城区、胡台和前当堡三大污水处理厂。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对村内主干道、小区、广场等区域进行亮化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乡村增绿行动,持续开展“三美”建设。到2024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建成省级美丽宜居村150个,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塑造文明乡风 文旅产业提档

在用好红色文化方面,新民市通过建设中共新民特别支部旧址纪念馆、三农博览园、姚堡乡党员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教育资源,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多元化深层次结合。在打造民族文化乡村品牌方面,保护和传承了卯榫技艺鲁班凳、面塑、石油雕画、五谷画、谭振山讲故事等非遗项目,后大河泡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辽滨塔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兴隆堡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在支持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方面,打响油菜花节、荷花节、温泉休闲游、国际马术耐力赛等多个文旅品牌。此外,新民市着力建设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了丰富多彩文化惠民活动。2021年,新民市接待游客10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销售收入近9亿元。

服务+筑梦 招引人才4.5万人

在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和专家人才“绿卡”制度的基础上,新民市完成了“人才新政15条”的修订工作。新的人才政策,每条都是实打实的“干货”。不久前,新民市注册成立了人才服务协会,以“服务人才、助梦人才”为宗旨,正在筹划通过“校企联盟”方式,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解决企业招工难、技工荒问题;实施“万名农民进职校”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乡村振兴人才。

新民市现有各类人才4.5万人,占56.56万常驻人口的7.9%。未来三年,将通过建机制、优环境、落政策、创机会等有效措施积极招引人才。到2024年,预估新民市人才总量将实现翻一番,达到9万人。

促进就业 均衡教育资源 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新民市强化农村就业创业服务,拓宽农村就业创业渠道,完善就业创业制度保障体系。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深化“结对共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加强乡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建设,提高农村养老医养结合水平,积极引进养老新业态。力争到202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建设3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 王琳)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